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哈尔滨市中考首日语文、物理、化学、政治试题评析
2007-06-26 10:52: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智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6日电 25日是哈尔滨市2007年中考第一天,语文考试是此次新课改后第一次中考考查的第一门科目。语文考试结束后,中考命题、审题预备人员,市级骨干教师,萧红中学语文教师宋阳对试卷进行了点评。

  宋阳老师认为今年试卷从总体上来看体现了新课改理念,试题考查全面,具有鲜明的特色,难易程度与往年基本持平。试卷不仅在立意、布局、取材、设题诸方面做到有理有据,科学安排,而且重视对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语文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程评价标准。在知识点的设置上,注重了材料的选用,贴近生活实际,在心理上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距离,能很快激活学生的思维,人文内涵丰富。而且题目题干简练,文字阅读量合理,内容涉及整套新课程教材。

  从主、客观题方面看,比例适当。客观题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内容涉及字音、字形、词语运用,语言的顺序等几方面知识。例如第5题,对古典四大名著的评述,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应平心静气,真正读进去,才能更好地走出来;主观试题梯度合理,区分度明显,有利于考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推断,做出合理的回答,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16、17、19、20、23、24、25、26题,有层次有梯度地需要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整理思维,提炼语言。现代文阅读第一次选用了三篇课外文章,但考查点都是课内知识的延伸。写作两道试题,话题作文“把握现在”,材料作文“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题目。宋老师认为今年作文题目不设审题障碍,提示语语意清晰,要求明确,而且贴近生活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

  物理注重科学探究,考查综合能力

  中考命题、审题预备人员,哈尔滨市新华学校物理教师冯丽艳认为,今年中考物理试题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变中出新。试题体现了新教材、新课程的理念。

  “今年物理试卷题目新颖,图文并茂,试题设置有梯度,难易程度适当,并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冯丽艳老师认为,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多道选择题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第19、24、42、43、44等多道试题加大了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注重对实验能力、科学素养的考查,试题的设计关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及交流评估的过程。试题还注重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37题检测电能表是否准确,38题分析天气预报信息等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题目还广泛涉及到科技、节能、安全、效能等方面,体现了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

  冯丽艳同时指出,作为综合科目中的一项,试题还考察了学科间知识与方法的综合。如45题中涉及到数学图像知识等,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稳中有变,突出活动与探究

  中考命题、审题预备人员,113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孙冬梅在分析今年中考综合科目中的化学试题时指出,试题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考查能力,突出了活动与探究性,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社会,从化学的角度关注生活。同时注重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综合。

  孙老师认为今年的试题不回避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例如试题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溶解度概念的灵活运用等基础知识有所考查。同时部分试题还考查了学生的能力,例如51题考查了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49、50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53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突出了试题的活动性与探究性。54题物质溶于水使溶液适度发生改变,考查了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的特点,并考查了物理学中有关压强的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时政结合,关注热点

  25日17时许,中考第一天最后一科———政治学科考试结束。对于今年中考的政治科目考题,中考命题、审题预备人员,大方中学政治教师王效华分析指出,整套试卷突出了导向性、基础性、科学性、全面性原则,难易程度适中,没有偏难繁怪试题。

  王效华认为今年的政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突出了创新能力要求。试题无论是背景材料的选取还是试题的设问,都突显很强的人文气息。例如一卷选择4、5、6、7题以及二卷18题,材料选取的都是以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突显了时代性。时政结合,关注热点是试卷突出的特点。试题对物权法、亚运会、和谐社会、农村义务教育、科教兴国等问题都有所涉及。

  此外,王效华老师认为,试卷文字表述简洁、语言质朴、结构得当。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学生从图表中收集信息做答。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