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施“手术”断“体外循环”鹤岗“政府门市部”火了
2007-06-26 10:57:5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邵国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6日电 在鹤岗市中心一条主要街路旁,一座四层楼的宽敞大型建筑十分引人注目,楼前还有可以停放上百辆汽车的停车场,此处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这里便是鹤岗市人民办事中心。

  走进人民办事中心,“人民是政府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服务员”的标语赫然映入眼帘。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在公示牌上写得清清楚楚。在“办事中心”前面冠以“人民”二字,是市委书记、市长朱清文亲自定的。他说,成立“办事中心”,不只是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畅通渠道,更主要的目的是方便人民群众,办事中心就是政府的窗口和“门市部”,是政府为民办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主阵地。

  政务超市、办事大厅、办事中心,这类政府公开集中办事机构,鹤岗和全国各地的许多城市一样,很早就设立过,但总是虎头蛇尾,得不到各职能部门和办事群众的认可。很多事情在办事中心不能真正办结,以至于办事中心难以为继,效果并不好。

  总结自身和对比其它城市,包括许多南方城市,鹤岗市领导发现:之所以很多办事中心效果不佳,原因包括硬、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多是利用旧房子,空间狭小,没有停车场,办事的人特别不方便;软件方面,权力没有真正下放到办事中心,很多事情还要再拿回各部门审批,窗口的工作人员说了不算,办事程序“体外循环”,办事中心的窗口便成了摆设。

  四刀切断“体外循环”

  总结出这些原因,鹤岗市领导下了决心。首先解决硬件,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为办事中心盖独立大楼,近9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加上6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而且是在市中心区域的主要街路旁,这样的硬件条件在全国也罕见。2005年9月1日,鹤岗市人民办事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全市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共349项)全部纳入中心办理,60余个行政审批部门派员入驻办公。

  但关键是“软件”,要实现真正“放权”,把各职能部门的权力真正下放到办事中心来。针对可能形成的“体外循环”,鹤岗市政府专门制定出了“手术方案”,确定从四个方面下刀,以切断办事窗口和派出部门可能出现的推诿拖延:

  第一刀,“首席代表制”。有事情需要部门一把手批准的,由一把手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书面授权一人在办事中心现场代其行使权力,该人即为此部门在办事中心的“首席代表”,免去办事人来回奔波、等待之苦,使办事中心真能办事,名副其实。

  第二刀,“领导带班制”。一周两次,由部门有决定权的负责领导同志带队值班,现场解决疑难问题。此外,有需要时还可随时安排领导带班。

  第三刀,扩展档案室。许多事物的办理,需要调取相关档案,如若档案仍在各单位分别保存,那么来回调取档案就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现场办结仍难以实现。为此,鹤岗市政府决定在办事中心建设与其相配套的大型档案室,并根据需要进行了二期扩建,现在档案室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平方米,占整个办事中心面积的三分之一,各部门档案都在此存放。

  第四刀,限时监控。投入30多万元,设计并安装了电子办事限时系统和监控系统。有了这套电子监控系统,各办事部门的办事进展情况,在中心的监督部门的电脑监视屏幕上都有显示。接近承诺的办结时间,系统会有自动提示。如若超过办结时间仍没有将事情办理完毕,则系统自动上报中心,根据规定对相关部门予以处罚。

  群众得实惠政府防腐败

  以上“四刀”切下,成效明显。其中的最大成效,可概括为“群众得实惠,政府防腐败”。群众办事的速度大大提高,市民们感慨,这下办事可真“顺溜儿”了!再不用托门子找关系,直接到办事中心的窗口,简便又快捷。2006年办事中心受理各类业务12万件,办结11.7万件,办结率98%,办事时限压缩60%以上,办事效率平均提高2.5倍,人民群众满意率为95.7%。

  让市民们高兴的另一个明显感受就是,办事的费用大大降低了。办事中心运行之前,市政府对全市的行政收费事项进行统一审核,将收费标准普遍降低。各类收费平均下降幅度超过30%,其中15个涉及项目建设和群众生活的收费项目,降幅达到51%。虽然收费标准降低了,但由于办事程序与收费标准都做到了公开、透明,杜绝了暗箱操作,全市行政收费总额却增加了,办事中心开始运行当年就增加了34%。

  鹤岗人民办事中心门前车来人往。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