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增速明显集群式发展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为龙江发展助力
2007-06-29 11:36:18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9日电(记者 高长利) 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质量、速度、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经从有益的、必要的补充经济,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2年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制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全省经济的平均增速,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6年末,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7.6%。在县域经济中,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市、区)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份额超过5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1906户,占全省总数的65.2%。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00户。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扩大社会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有效解决了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平均每年提供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占全省的84.7%。

  近年来,一批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参股、嫁接、租赁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成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生力军。在“六大基地”建设中,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积极配套,开发新产品。在制药行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在林木加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加工量占加工总量的60%。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进出口总额85.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6.4%。牡丹江、黑河、东宁等地依托对俄口岸优势,非公有制外向型经济以倍数增长,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来,150户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1000余种,推广应用新技术500余项。近千户企业实施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00多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目前,全省约有50%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完成的。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力量。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布局上开始向以专业化、规模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优势特色园区带动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新格局。2006年,全省80个省级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进区企业已达5141户,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0.1亿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下岗职工接近23.5万人。已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56个,集群内企业达4256户,年销售收入规模达219.8亿元。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