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9日电 今年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成立50周年。为使广大读者对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的机构设置、职责任务以及省政府参事、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职责作用发挥情况和参事工作文史研究馆工作今后发展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日前,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潜同志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介绍一下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机构设置、职责任务?
答:我国的参事制度、文史研究馆制度始于建国之初。参事室的设置,是新中国在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个创举;文史研究馆的设置,是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敬老尊贤、崇文尚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参事室于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主管政府参事工作,是政府系统唯一具有统战性和咨询性的部门;中央文史研究馆于1951年7月29日正式成立,是政府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
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是1957年7月31日同时成立的,实行合署办公。两个机构成立时,并无固定编制,人员系根据实际情况任命和聘请。隶属关系实行双层领导,省政府负责参事的任命、馆员的聘请,并受省委统战部的归口领导。参事和馆员,多数是起义将领,少数是民族上层人士或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和有文史专长的知名人士及绘画、书法等爱国的知识分子组成。参事是国家行政机关干部,定级任命;馆员为学术研究人员,无级别,发给生活费。1988年以前,参事实行任命制、终身制,之后改为聘任制、任期制,任期5年,因特殊需要可以适当延聘。政府参事和文史馆馆员均由省长聘任。半个世纪以来,我省先后任命和聘任了57位参事和56位馆员。现有参事27名,其中,任命制(终身)参事4名,聘任制23名;现有文史馆馆员28名。1996年机构改革,将参事室、文史馆并入省政府办公厅,设立参事文史工作处,对外还挂参事室、文史馆牌子。2000年4月,经省委批准成立省政府参事室党组。2006年,参事室、文史馆机构又改为相对独立设置,内设参事工作处、文史工作处,增加了人员编制。2007年,参事室、文史馆人事、财务等工作从省政府办公厅分离出来,单独建立编制手册,设立一级账户。
参事室是主管政府参事工作、具有统战性和咨询性的省政府直属机构。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参事,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省内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及其他重要文件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密切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学习和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参加或列席政府、人大、政协等有关会议,完成省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文史研究馆是省政府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其宗旨是敬老尊贤,崇文尚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馆员专长,弘扬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其基本任务是团结和安排有文史专长并有名望的非中共人士中老年知识分子开展适当的文史研究活动。集中一批年高德劭的文史界人士,围绕“三个文明”建设,开展文史研究、修史立志,进行书画创作等各项有益活动。
问:参事、馆员的职责及其作用发挥情况?
答:参事的基本职责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统战联谊。参事是政府工作人员,以个人身份参与政府工作,不代表任何党派、界别、部门、地域的利益和立场。参事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业绩显著、身份超脱,是政府智力支持系统的重要力量。参事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参事建议》,通过“直通车”的方式直接呈报给省政府领导参阅签批。
省政府参事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发挥参事参政咨询作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作为参事工作的第一要务。组织参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社区、进村入户,广泛开展专题调研、系统调研,急政府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政府之所需,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提出建议。每年都呈报10~20份《参事建议》。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呈报了《对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建议》、《关于推动我省东部行政区域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建议》、《关于深入推进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建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系统调研系列建议》等一批精品建议,得到了省长的重视,批转有关部门落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建议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一批颇有影响的调研报告和建议,进入政府决策层面,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推进了部门及基层工作。参事室成为省委、省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决策咨询机构”。省长张左己先后两次写表扬信表扬参事,对参事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充分发挥了“参谋部”和“智囊团”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表示敬意和感谢!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是荣誉称号。馆员在馆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本着各展所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从事文史研究、著书立说、编写文史书刊资料,进行书画和其他艺术创作,参加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以文会友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参与海外特别是对台宣传联谊活动,为祖国统一事业做贡献,深入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向政府领导建言献策。完成馆领导布置的部分文史研究和书画创作任务,开展和活跃馆际横向交流。
近年来,文史研究馆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促进由安置型、养老型向活动型、有为型转变。立足龙江地域文化,发挥文史研究馆的组织优势,在文史研究、书画创作、学术交流上有新作为,在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上有新突破,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构建和谐龙江做出新贡献。李锡胤、丁广惠、李兴盛等馆员的文史研究,晁楣、刘振铎等馆员赴日本、韩国进行了书画艺术交流活动,王纯信、陈锺等馆员的书画创作,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馆员、著名版画家晁楣荣获中国2006年度造型艺术成就奖,我国当代艺术界仅有20位成就杰出、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获此殊荣,晁楣先生是东北地区首位获此终身成就奖的艺术家。
问:参事工作文史研究馆工作今后的发展形势?
答: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参事工作文史研究馆工作。在出台一系列加强参事工作文史研究馆工作文件的基础上,年内还有望出台《政府参事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文史研究馆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参事工作文史研究馆工作的发展。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中,明确提出了发挥省政府参事室作为咨询机构的作用,参事室的机构初步得到理顺,增加了人员编制,增加了经费投入,新购公务用车,添置办公设备,加大硬件建设,办公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主题,以参政咨询、文化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不断开创参事工作文史研究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龙江的全面振兴做出新贡献。
深入调研,促进参政咨询取得新成就。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将参政咨询、建言献策作为参事工作重心,进一步拓展参政咨询领域,充分发挥参事的决策咨询职能,做到“四个突出”:突出对政府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突出对省政府交办的及有关部门送来的某些法规、规章草案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突出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突出完善督办机制,加强对参事建议领导批办件的跟踪问效,促进智力成果转化,争取让更多的参事建议进入政府决策,发挥更大的智力支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国民共享政策成果出高招、献良策。
探索创新,促进文史研究馆工作迈出新步伐。坚持开门办馆,以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为先导,充分发挥文史馆的组织优势和馆员的自身优势,促进与文化团体、人文科学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集中力量开展形式多样、有广泛影响和实际效果的学术性、文化性活动,办好几项文化工程。与中央馆共同主办“‘黑土情’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名家作品展和全国文史研究馆著名书画馆员书画笔会”,筹备组建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开展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打造文化艺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