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路好了他们回家了 尚志市河东乡农村公路建设见闻
2007-07-03 10:18: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致富路修到了家门口。

  东北网7月3日电 尚志市河东乡的农村公路,终于铺到了农民家门口。记者在这里看到,刚刚建成的一条条通乡、通村、通屯的白色公路已经做到与国道、省道无缝连接。村民说,现在下雨天穿着拖鞋也能走到城里了。通畅的农村公路,让那些远方的游子也踏上了归程。

  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尚志市河东朝鲜族乡地处尚志市郊,是全市以水稻生产为主的产粮区。全乡共有9个行政村,其中朝鲜族村4个,人口5650人,占总人口的42%,是全市朝鲜族整居地之一。过去全乡由于地处平原水田区,各村屯道路基础差,每年道路翻浆现象严重,下一点雨、雪,路就成了“大酱缸”,人畜、车无法通行。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大米,也因路不好,无人收不得不贱卖,虽然这里的大米远近闻名,可家家户户的日子并不富裕。但从去年开始,这4个朝鲜族村渐渐有了人气,因为修到家门口的通村路,把商机也带到了村子,村里的人不必非到国外,在家乡也能“淘金”了。

  第一个回来投资置业的是北兴村的李贵龙。他对记者说,他在韩国打工8年,每年过完春节走时,望着站在村口的父母和孩子都是心如刀割。有时也想钱也挣得差不多了,不走了,可在家干呆又呆不住,那时路不好,村里一天连个车影都看不到,更别提在家投资干点啥了。

  去年,全乡在完成23.3公里通乡公路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又投资567万元,新建了三个村的16.5公里的通村公路。路修到了家门口,李贵龙也打起了干点啥的念头。去年,他投资150万把闲置多年的村小学校买下,建起了养殖场,又花50万元买来100多头黄牛,随着黄牛的陆续出栏,他又萌生了建一条现代化屠宰线的念头。在记者采访时,他正准备去韩国的亲友那里融资。他说,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不算啥,能把国外的钱拿回来建设家乡才是本事.

  大星村的金京浩上个世纪90年代去韩国打工,挣了30多万后回来了,可拿着钱在村里却找不到事做,就去哈尔滨开了个饭店。去年家乡的路修好了,他就把饭店迁回到乡里。他说,路好了,干啥都方便,现在骑自行车到乡里,来回就10分钟。像他这样去国外淘金后,回乡投资的人多了,他们纷纷在乡里和县城开店、开厂。据河东乡党委书记李东日介绍,大星村有308户,过去三分之二都在韩国打工,从2005年修建通村公路以来,回乡投资人员已有200多人。

  一条条通畅的公路,为这些远方的游子搭起了新的平台,他们通往幸福的路近了。

  河东大米增值

  河东乡的种粮大户裴善哲是该村少数几个没去韩国打工的壮年人之一。多年来,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韩国工作,但对于土地的热爱使他一直坚守在家乡。随着村里去国外打工人员的增多,撂荒的土地也多了。从2003年起,裴善哲就陆续把这部分土地租赁过来,目前他有水田300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是通村公路让他实现了靠种地也能致富的愿望。通村公路使裴善哲的大米升值了,腰包鼓了,在家人面前也抬起头了。

  他对记者说,过去路不好,来收大米的粮商很少,遇上雨天,想把米运出去,就得靠人拉肩扛,不但增加成本,因为没有竞争,大米的价格也一直上不去。现在路好了,50吨的载重车也能开进来了,每年秋天坐在家里就有十几家粮商来收米,价格也比过去每斤上涨了2毛左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河东乡的米业加工厂已由过去的一两家发展到十几家,河东大米也摆上了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全国几十个大城市的超市货架。去年,该乡大米产业产值达到2000万元,比修路前增加了20%。

  粮补款变成了修路钱

  众所周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由国家、省市地方政府配套,农民自筹三部分组成,而资金解决的难点就在农民自筹部分,许多农民认为既然是国家修路,钱就应该由国家全拿。而河东乡的村民因为大多有在国外打工的经历,生活比较富裕,同时,有了钱后,他们更感到生活环境的重要。

  第一个带头交钱的是大星村,去年7月,该村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集体表决用国家给每户每亩30元的粮食补贴款修路,第二天,300户村民就有270户将粮补款的账户卡交到村里,村民需自筹60万资金的困难迎刃而解。目前该村的4.2公里通村公路不但修好,4个自然屯的2.5公里通屯公路也修到了每家的门口,这里的姑娘也和城里的姑娘一样可以穿着裙子和高跟鞋去邻居家串门了,回家一看鞋底也和城里人一样干净,不像过去粘满泥巴和草屑。大星村的路让邻村羡慕,今年路还没修到长发村,每人100元的修路自筹款就送到了“农路办”。该村村委会主任对记者说,过去拉电,每家每户要交十元、八元都不给,现在看到其它村都得到了通村、通屯路的实惠,我们村的村民也急了,都主动掏腰包修路。

  尚志市交通局局长刘志平对记者说,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陆续竣工后,畅通的公路,为广大城乡群众带来了切实方便,也使乡村商品特产能够便捷流通,这成为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的催化剂。作为我省水稻优良品种试验基地的河东朝鲜族乡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目前有四个村村民使用“两免一补”资金165万元建设通村公路十几公里,目前大星、太阳、南兴等四个村近200个农户从家到高速公路实现了水泥路面的无缝连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市交通局认为,农民有了“致富路”仅仅解决了通畅问题,下一步他们还要努力提升农村公路的品位,将已完工的农村公路两侧绿化工作列入日程。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该局对已完工的农村公路进行了层递绿化,即在新路肩两侧打树床新植榆树墙,全市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植树60多万株。其中绿化榆树墙59.4公里。同时河东乡四个通村路建设示范村屯新植云杉、梧桐、四季景带和多季玫瑰10万株长度7公里。同时实施对已绿化的农村公路树床至白色路面间的软路面种草绿化,进而形成公路绿化阶梯,提高农村公路品位。真正让农村公路不仅成为农民的“致富路”,还要成为反映新农村面貌的“景观路”。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