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日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呼兰区第一殡仪馆每年1000余具遗体火化后,仅有不足一半的家属选择在殡仪馆存放,其他部分都选择二次土葬,使得火化流于形式。
“你随便到各乡镇的村屯走一走,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坟包。这些坟包有的埋遗体,有的埋骨灰,一半的火葬流于形式。”呼兰区第一殡仪馆副馆长付庆祥无奈地告诉记者。据介绍,土葬回潮在呼兰区是个普遍现象,位于城区边缘的第一殡仪馆,基本上火化的都是城区的死者,紧邻城区的乡镇还有少部分人选择火化,边远的乡镇基本上都选择土葬,到殡仪馆火化的遗体越来越少。采访中第一殡仪馆馆长刘波向记者倾吐了自己的无奈。拥有执法资格证的刘波说,接到群众举报后,他们也无法进行严肃处理,只能选择劝说。有的丧主表面说得很好———你们先走吧,我们马上把棺材挖出来,送到殡仪馆。执法者前脚走了,他们马上把尸体埋起来,对此执法者也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记者看到了刘波出示的殡葬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擅自掩埋遗体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但是这个管理办法执行起来相当困难。刘波说,这几年土葬回潮有目共睹。殡仪馆最好的时候,每年火化3000多具遗体,现在每年在1000具左右。即使火化的部分,也有大部分选择二次土葬。
刘波说,每年火化的1000具左右的遗体中,只有500具左右的骨灰盒,选择在殡仪馆存放,其他部分都起个坟包,使得火葬流于形式。如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用文明的方法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是制止土葬回潮的关键。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