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尔滨海关党组班子 |
建千里边关 筑百年辉煌
——写在哈尔滨海关百年华诞
记者 雷蕾
东北网7月5日电 7月8日,哈尔滨海关将迎来百年华诞。
哈尔滨海关,是国家设在黑龙江省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肩负着依法监管哈尔滨关区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的光荣职责和任务,是祖国北疆经济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 |
绥芬河铁路口岸木材监管现场 |
百年时光,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一笔浓厚的色彩;世纪风云,在岁月的年轮上刻下一道醒目的印记。一百年,悠悠松花江水见证着哈尔滨海关顽强不屈、坚忍不拔,历尽的沧桑与磨难;一百年,厚重的黑土地体味着哈尔滨海关自强不息、乐观向上,承载的希望与激情。一百年,哈尔滨海关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一百年,哈尔滨海关和龙江儿女奋勇拼搏、万众一心。回首这一百年,哈尔滨海关为曾经历过沧桑、逐步走向成熟而感慨;展望未来,哈尔滨海关为祖国繁荣强大、未来充满希望而自信满怀。
殖民地时期中国领土上的“外国”海关
上个世纪初,积贫积弱的祖国已是病入膏肓、满目疮痍,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只能束手无策、任人宰割。而昔日松花江畔的小渔村——哈尔滨,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已迅速成长为东北腹地辐射四周的大都会,更成为西方列强入侵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即公元1907年7月8日,沙俄与满清政府商定《北满洲税关试办章程》,并互换照会,以此日为北满税关开关之期,祖国北疆的经济大门完全被西方殖民者敲开,有着重要地缘优势和经济地位的哈尔滨自然不会被西方强盗放过。按照《北满税关暂行试办章程》在哈尔滨设立哈尔滨关,负责中东铁路线上的报关、查验、征稽关税等业务。1929年5月31日,哈尔滨关改为“滨江关”。从1907年7月8日哈尔滨关成立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二十余年间,哈尔滨关税务司(当时哈尔滨关的最高领导职务)更换达59任之多,却全部由俄德英荷法等外国人担任,没有一个中国人。中国领土上的中国海关没有主权、没有关权,不过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东北、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工具。
![]() |
海关关员在验放进出境旅客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东北各海关先后被日本人控制。1932年9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下的伪满洲国宣布东北各海关独立为伪满洲国海关,滨江关改称“哈尔滨税关”,归由伪满洲国财政部领导。控制了东北经济大门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其他地区进入的货物、物品视作进口征收关税,大肆敛财,而对战略物资免征关税,以此加紧进行侵略战争前的物资储备,又将中国的金银、文物、粮食、能源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回日本,中国百姓贩运日用品却被视为走私,严查严办。家门的钥匙被虎视眈眈的强盗拿在手中,我们的祖国时时面临着被洗劫一空的厄运。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海关税务司署派员前往哈尔滨市接受哈尔滨税关,并准备筹建哈尔滨海关,但终未建成。
峥嵘岁月中艰难前行的哈尔滨关
1946年5月28日哈尔滨获得了解放,祖国北疆经济大门的金钥匙终于回到人民手中。身处解放战争的大后方,哈尔滨关肩负着监管对苏经贸往来、战略物资进口支援前线的重要任务。从1946年到改革开放前这三十年余年的时间里,哈尔滨关建制沿革几经变迁,先后更名为“驻哈尔滨邮局包裹验征处”、“哈尔滨分关”、“哈尔滨支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关”,分别接受东北海关管理局、黑龙江省外贸公司、黑龙江省外贸局等领导。三十余年的峥嵘岁月中,哈尔滨海关随着在探索中艰难前行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几经磨难,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关的机构被砸烂,大部分人员被调出或下放,各方面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但是,无论经历多少挫折,面对何种困难,哈尔滨海关人始终牢记使命,紧守国门,对祖国、对人民忠贞不渝。
![]() |
海关对进出货物监管 |
改革开放后的哈尔滨海关
历经磨难的哈尔滨海关终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新生。而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更是为哈尔滨海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80年8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关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海关”,由海关总署直接领导,并一直延续至今。1984年6月9日,哈尔滨海关升格为厅(局)级海关。在海关总署的正确领导下,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党政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下,哈尔滨海关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方针,努力打造“政治坚强、业务过硬、值得信赖”的准军事化纪律部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认真履行各项职能,支持促进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维护北国边疆安定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天,哈尔滨海关已发展成为下辖18个隶属海关、内设23个局处室,拥有900名关员,年监管进出境货物近千万吨的巍巍雄关。
![]() |
海关对国际航空器监管 |
坚持开门建海关,在发展中构建和谐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几代海关人肩负神圣使命,为祖国把关,为国家增光,对人民负责;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方针,坚持垂直领导,把支持和促进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海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尽职守,艰苦奋斗,在有力促进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在建设现代化海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持的步伐,树立了新时期中国海关的良好形象。近年来,哈尔滨海关积极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省情、关情,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门建海关”的工作思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了解省情,吃透关情,把海关工作置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和海关的全部工作中去思考、去把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战略中,找准海关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位置,努力做好经济秩序的维护者和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自觉地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特别是今年以来,哈尔滨海关为支持和促进龙江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海关总署关于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总体意见》,出台了《哈尔滨海关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十五条措施》,努力打造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廉洁型海关。按照总署统一部署,哈尔滨海关适当调整适用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的企业范围,扎实推进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的推广应用工作,最终实现对进出口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努力为企业减负增效服务,加快推广税费“网上支付”,积极推进我省“电子口岸”建设,探索实行“EDI网上报关”模式,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为企业报关纳税提供更多渠道和便利。严格按照《哈尔滨海关政务公开》中承诺的作业时限办理各项进出口业务,坚持履行“全天候无假日24小时”预约通关的对外承诺。对“洽谈会”等大型展会和重要对外经贸活动,制定专门的服务措施,提供快速便捷的通关服务。研究建立哈尔滨海关客户服务机制,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将各种优惠措施整合打包,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密切关注俄方海关政策的变化调整,及时向地方政府和外贸企业通报有关情况,为促进我省对俄经贸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 |
海关查获的走私汽车 |
历史是一本书,使我们学会思考;历史是一面镜,让我们懂得珍惜。哈尔滨海关一百年的历史,始终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改革开放后哈尔滨海关的三十年,更是把振兴龙江、服务地方、促进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未来的道路上,哈尔滨海关有信心、有决心与龙江人民一道,共同为黑土地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巍巍雄关,百年沧桑,身系祖国荣辱;昭昭之心,卅载磨砺,情牵边疆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