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牡丹江发展循环经济拉长增值链条 综合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2007-07-06 10:15:1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于林波 徐大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日前,工业废渣煤灰回收制作防冻融实心砖生产线在牡丹江市正式投入生产,每条生产线年消耗煤灰等工业废渣80多万吨。张春祥 徐大勇 摄

  东北网7月6日电 刘国强老人家住牡丹江市大庆路,过去每逢深冬初春季节出门都要戴上厚厚的口罩:附近一家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让他实在难以忍受,而如今那家企业排污的大烟囱不见了。

  企业的第二生产线

  牡丹江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园区内现有工业企业108户,其中重点骨干企业36户。

  建设初期,牡丹江市聘请清华大学专家制定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委托美国PA咨询公司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策划,并建立了园区循环经济实验中心,开展产学研联合,该市以造纸、石化等高能耗企业为重点,强化园区内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成为全国最先试点的地区。

  与此同时,该市积极推进工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牡丹江碳化硼公司过去每年都要排放烟尘废水1000多吨,去年新上了废物回收系统,不仅将烟尘排放量减少了90%以上,而且通过废物利用二次提取原料年纯增效益200多万元。公司机电总监李海力说,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企业的第二条生产线。

  据统计,近三年来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年均增长13.4%、17%和19.6%,而煤炭、电力、水等能源资源消耗量却逐年下降,园区内各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63%、35%和65%,资源能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五大主导产业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牡丹江市努力把企业之间的“小循环”提升到产业之间的“大循环”。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推进煤化工产业链、造纸产业链、无机硅材料产业链、工业废渣资源化产业链、农林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五大主导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加速构建产业高度集聚、相互匹配、循环增值的园区发展格局。

  利用充足的电力和煤化工资源,牡丹江组建了东北化工、东北高新等企业,初步形成了树脂和烧碱“双5万吨”、醋酸乙烯1.5万吨的生产能力;利用烧碱延续生产普通草酸、草酸二乙酯、精制草酸、高纯度草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并且衍生出聚乙烯、聚醋酸乙烯和乙烯共聚树脂等系列产品。以鑫达硅业12万吨工业硅、东北高新树脂烧碱产出的300多万立方米尾气(氯气氰气)作原料,引进上海工投集团,建设了年生产3000吨多晶硅的工业大项目,同时向高品质多晶硅、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等电子产业原料发展,利用其副产品四氯化硅可年产高纯白碳黑6000吨,作为轮胎的重要原料与佳通集团配套,废弃烟尘回收成为纳米级微硅粉,实现副产品增值。

  牡丹江市长李耀新介绍,构建循环型城市已成为牡丹江的发展方向,力争到2010年循环经济园区经济总量翻两番、利税翻三番,跨入国家循环经济城市行列。

  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13天

  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中,牡丹江市恪守着一条原则: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坚决不引,破坏资源能源的项目坚决不批,对高起点、高环保、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吃配、高关联度的项目优先批办手续进区。

  与此同时,他们综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卫生城和山水园林城“三城同创”,加大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园区内牡丹江第二发电厂投资5.6亿元对4台供热主锅炉实施改造,年削减烟尘排放量3240吨;通过引热入市,取缔市区小锅炉并网面积670万平方米,减少烟尘排放4300吨。

  去年,牡丹江市大气优良天数达到了313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他们对园区内1700户棚户居民实施有偿搬迁,园区综合环境实施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并加大金龙溪等水域的环境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园区绿化、美化和垃圾标准化处理,实现了园区综合环境的洁、净、美、畅。目前,牡丹江已被列入全国18个清洁能源行动试点市。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