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父亲捐骨髓救白血病女 女儿A型血变成了爸爸的O型血
2007-07-08 08:48:2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史延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8日电 7月2日,身患白血病、爸爸为她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的9岁女孩张雪回到哈医大一院复查。经过对小张雪的骨髓细胞染色体分析,如今,张雪的骨髓细胞中全部为爸爸的染色体核型,爸爸的骨髓细胞已经在她的身体中生根发芽,发挥了正常的造血功能,移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病痛折磨了近一年的小张雪重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原本的A型血变成了爸爸的O型血,她幸福地说:“爸爸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白血病将9岁女孩推到生死边缘

  小张雪家住伊春,今年9周岁,是一个聪明漂亮、懂事可爱的小女孩,学习成绩非常好,还是班级里的班干部。去年9月,爸爸妈妈发现小张雪总是说累,爱出虚汗,浑身没力气,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会提出让爸爸背她。与此同时,他们发现小张雪的肚子变大,而且又胀又硬,半个月内消瘦得厉害。爸爸妈妈觉得不对劲儿,立刻领小张雪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孩子得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爸爸妈妈带着小张雪登上了来哈尔滨的火车,住进了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医生们发现,小张雪的脾肿大严重,必须化疗。三个月后,尽管症状有所缓解,但进一步检查却证实,小张雪的病情发展较快,有从慢性期进入加速期的迹象,一旦发展为急性白血病将可能危及生命。而要挽救这个鲜活的小生命,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为救女儿,爸爸街头乞讨再捐骨髓

  小张雪是独生女,没有有血缘的兄弟姐妹为她提供完全相同的供体。而要到中华骨髓库去寻找供体,至少也要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能不能找到完全相合的供体还是一个问题。这时候,小张雪的爸爸妈妈都提出要自捐骨髓救女儿。经过医院配型,在6个位点中,爸爸有4个位点与之相配,而妈妈只能配上3个。

  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的大夫们请来北京的专家一起为小张雪会诊。最后专家们形成了共识,即使在中华骨髓库中找到6个位点完全相合的配型,移植的难度与排斥反应应该与爸爸为张雪移植差不了多少。为了救急,他们决定选择有4个位点相合的爸爸为小张雪提供骨髓。哈医大一院院长周晋担当移植中心的主任,亲自挂帅领导,反复推敲论证、设计移植方案。

  一些有难度的问题随之而来,一是这种移植属于“异基因半相合移植”,排斥反应和并发症多;二是父女二人血型不合,女儿A型,父亲O型,更增加了移植的难度和风险;三是这种移植在国内外相对高端,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只有设备完备、经验丰富的移植中心才能完成。能否成功移植,这是对哈医大一院移植中心技术、设备、经验、信心和责任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张雪及其父母的一次考验。为了救孩子,张雪的父母决定放手一搏!

  然而,小张雪的治疗费用需要20多万元,这对于在家乡开一个小吃部、靠小本生意维持生活的张雪父母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这三四个月,为了给张雪治病,爸爸妈妈已经卖掉了家乡的小吃部和家里的房子,搬去了张雪的姥姥家。陪张雪在哈尔滨治病使得张雪父母已经没有了任何收入,无奈之下,春节前后,张雪的爸爸、36岁的张洪林放下了男人的自尊,来到南岗区繁华地段乞讨,每天乞讨来的一二百元至少可以保证一家人在哈尔滨的基本生活和少部分治疗费用。

  女儿的血型、基因全部“随”了父亲

  在给小张雪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回输造血干细胞的两天里,第一天爸爸张洪林被推进了手术室,抽取骨髓血,从骨盆的骨髓腔中抽取,一共抽了300毫升,第二天抽外周血。手术中,爸爸张洪林总是提醒医生多抽些,一定要够用。在手术台上都趴麻木了,但他一声不吭,只希望自己的血能快点挽救女儿。

  今年2月2日,小张雪的身体里输入了父亲的骨髓血,这时尽管张洪林的身体依然十分虚弱,但他每天都趴在无菌舱的窗户上看着女儿,晚上就住在舱外的陪护间里。

  小张雪在无菌舱里一共住了近两个月,每天的生活就是打针、吃药、看电视,这种关禁闭一般的生活对于只有9岁、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是残酷的。护士阿姨们纷纷给她买礼物,陪她做游戏,把她当小皇帝一样哄着,陪着她、帮助她与生命赛跑。哈医大一院在组织社会和本单位对张雪进行爱心捐助、为她筹得数万元治疗费用的同时,还为张雪减免了部分移植费用。

  为了救治这个鲜活的小生命,哈医大一院数十名医护人员忙碌着、辛劳着。春节期间正是小张雪手术后最关键的时期,但大夫、护士们都放弃休假,天天在医院陪着她。他们及时治疗,认真处理移植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使移植对小张雪造成的肝脏损伤、溶血等并发症得以有效控制,并且保证了移植期间没有严重感染发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月15日,春节的前一天,也是小张雪生日的这一天,经化验,小张雪的血象恢复,造血功能得以重建,移植取得了成功,她又在生日这一天获得了父亲给予的第二次生命。

  此后,原来是A型血的小张雪的血型也逐渐变成了爸爸的O型,血细胞的染色体也由原来的XX变成了爸爸的XY,父女俩的血管里开始流淌相同的血液。据小张雪的主治医师、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李丽敏、范圣瑾介绍,尽管小张雪的血型和造血免疫系统的基因变成了爸爸的,但她的皮肤、脏器、生殖细胞的基因还是她自己的,性别并未改变,在这一点上不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变化。

  据范圣瑾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最佳方法,而且供体来源丰富,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器官移植。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必须6个位点全都配型成功,而像小张雪这样由父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都属于半相合移植,移植的难度和危险性也是很大的。作为该院首例成功的“异基因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小张雪的成功获救为未来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患儿的救治找到了一条新路,也标志着该院的移植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水平。

  现在,小张雪的皮肤因为排斥反应暂时变成了“小花脸”,但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她的脸上,她说,她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快点回学校上学。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