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0日电 多数居民楼全靠自来水管的自然压力供水,5楼以上居民日日苦等“夜来水”。近日,家住呼兰区的多名市民反映,他们所在的居民小区由于管线老化,又没有二次加压设备,5年来一直在吃“夜来水”,遇到天气干旱或者水位低的时候还要断水。记者就此调查发现,在呼兰区,像这样每天盼着“夜来水”的居民至少有上千户。
无二次加压,高层居民拎水吃
市民李先生家住呼兰区和平街一栋居民楼7层,刚刚进户时,小区的供水很正常。自2000年开始,家中的供水便时断时续,有时候一整天一滴水也没有。他家所在的小区和附近的印刷厂、保险公司等单位的家属楼,5楼以上的住户都和他一样吃水难。为此,他们找到了小区的物业部门,物业部门告诉他们,小区没有二次加压设备,供水出现问题是区自来水公司的事。当地供水部门称,目前呼兰区已经建成的小区和即将建成的小区几乎都没有二次加压设备,仅靠自来水管线的自然压力没办法保证对高层居民24小时供水。
家住呼兰区兰河小区的居民郑先生也反映,他居住的小区没有二次加压设备,每天下楼拎水成了小区5楼以上居民必修的“功课”。自今年开春到现在,他家已有50天不能正常供水。据了解,郑先生家的这种现象,在兰河小区普遍存在。
管线老化,致使供水水压不足
呼兰区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供水管线老化、过时是众多居民吃水难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呼兰区有南区供水厂和北区供水厂两家供水单位,日供水量10万立方米,基本可以满足城区居民和商服用水。但目前供水管线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基本都是铸铁管,而且管径尺寸小。随着城区的发展,居民小区、商服、工厂日益增多,用水量比从前翻了好几番,而供水仍使用老网供水,导致供水末梢吃水难,甚至无水吃。更主要的是,这些老旧管线锈蚀严重,如果供水压力过大,会导致管线爆裂。即使使用较小的压力,这些老管线也时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居民呼吁,加快管网设施改造速度
为了解决居民吃水难,有关部门多次对呼兰区的供水管线进行了改造。2005年,呼兰区政府筹措资金75万元,对西环路自来水网线进行改造,已解决南北大街以西百余户高层居民水压低的问题。今年,呼兰区计划再投入几十万元对兰河小区附近的管线进行更新,再解决百余户居民吃水难问题,工程近日即可开工。
据了解,目前呼兰区已经建成的小区有300多万平方米,在建小区有9万多平方米,居民总数达到32400户,粗略估算这其中5楼以上的住户接近1万户,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吃水难问题,吃“夜来水”甚至断水的居民至少有上千户。居民们认为,近年政府改造管线只能解决二百余户居民的吃水难,应加快改造速度。同时,尽快在供水末梢区域增设二次加压设备,以彻底解决居民吃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