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讲坛”听众场场爆满 市民今夏读书热情高 
2007-07-11 10:18:0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刘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1日电 最近,有这样一组反映市民文化生活的调查数字:今年上半年,市图书馆读者流通人次达42万,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在哈尔滨市一些书店均呈热销,平均比去年同期增长6.46%;市图书馆计划今年再增4至6个社区分馆;7月份的“哈尔滨讲坛”已有200多位市民预订……在这个火热的夏天里,哈埠市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地释放着自己的读书热情。

  市图书馆开专架,读者人次月月上升

  据市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自“打造书香哈尔滨”活动开展以来,图书馆不仅读者人次明显增多,读者从以前的学生、教师、专家为主,变成了有主妇、老人、职员等加入的复杂群体,借阅的图书更是五花八门,从国学、社科到养生保健、航天科学。

  为了缩短来馆读者查找阅读书目的时间,有针对性地满足各种不同类型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要,图书馆阅览室全部以专架的形式开放,有时尚类期刊专架、营养保健专架、女性风采期刊专架、女性风采图书专架、运动与与健康专架,还有全民读书推荐书目图书专架、学生期刊专架等十几个。许多读者每天跟上班似的,在阅览室从开馆坐到闭馆,读者流通人次平均每月增长9.5%,5月份读者流通人次最多,达到4629人次。

  社区图书馆开“夜馆”,居民挑灯夜读

  自去年起,市图开始有计划地在居民社区开办分馆,目前已在斯大林社区、抚顺社区、中山社区等建起了6个分馆,今年还要再增4至6个。

  据了解,现在每个分馆平均有50多市民办了借书证,市民借阅最多的图书是小说、传记、饮食和社交礼仪。与总馆不同的是,来分馆借书的市民不是借了就走,还要坐下来看上一阵,而且还有人拿着借来的书,天天到馆阅读,原因是“这里是个看书的地方”。

  最近,应居民“强烈”要求,海富名都社区分馆首开“夜馆”,除白天正常开馆外,每晚19时至21时再次开放,供小区居民阅读杂志和报纸。眼下天热,阅览室又没空调,可每晚的读者比白天还多,最晚的读者能待到22时。每天来馆夜读的居民都有20多人次,多是白天上班没时间看书的人,以中青年为主,还有三口之家。一些没有座位的人就站在报架或书架前翻阅,还有的家长蹲在儿童专架前给孩子小声读故事书,更有学生就在阅览室里边写作业边查资料。大家都说,来这里能感受到学习的氛围。

  书店延长营业时间,顾客增加10%

  随着高考、中考的结束,哈尔滨市书店迎来了夏季销售高峰,顾客人群以准大学生、中考毕业生居多,生活类、旅游类、休闲读物、社科类、文学作品、专业图书等深受喜爱。

  中央书城还将营业时间延长到晚20时,市民逛街不忘进书店,仅延长的这1小时,书店销售额就提高了5%-10%,顾客比平时增加了10%。

  书店还开了“特价图书展销”、艺术类、建筑类、学术类等主题的展销,每类图书都以专柜形式、出版社形式进行展示,销售额与去年同期增长了15%。其中,人文、社科类图书卖得最好,而且以前卖不动的国学书现在也卖得很好,买者也都是普通市民,这是2006年以前不曾有过的现象。

  听“哈尔滨讲坛”要预订,门票要“限量”

  目前,“哈尔滨讲坛”已举办了30多期讲座,听众由当初“组织来的”,变成了自发而来,累计已有14000人次,其中300多人成了固定听众,听众层次广泛而复杂,年龄最小的有初高中学生,最大的是离退休人员,还有公务员、技术员、大学生、个体经营者、家庭主妇等等,只有200个座位的报告厅每次都要加座到300至350个,最多的一次来了400人,为了把握每场听众人数,听众须凭票入场,许多人都不怕麻烦,事先到市图书馆来领票。

  近日,第163中学两个年级的同学要集体预订两场7月份的讲座,但市图只能每场给出100张门票,其余则要留给更多的听众,因为许多市民认为只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将主讲人的理论精华、辩证唯物观点以及时事政治等等吸收来,丰富自己,是很划算的,并且有人还要回去“传达精神”,所以他们逢讲座必来听,一场都不能落。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