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片
东北网7月11日电 今年高考前,省招考办出台了一项特殊政策,即“俄语语种考生,在所报省属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降低20分投档”。这是今年我省绝大部分照顾政策向国家政策并轨后,惟一新增的地方政策。业内专家分析,这项政策充分体现了我省对俄语人才稀缺的担忧及调控的意图。
俄语人才培养一直是黑龙江省的一大优势。然而,面对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对俄语人才的全方位需求,目前初、高中俄语教学普遍萎缩的状况还在继续。在需求增加与生源不足的反差中,暴露的是俄语人才培养面临的窘境。
俄语毕业生市场需求回暖
四年前,某高校的俄语系教授杨老师让参加高考的孩子,由学俄语转成了英语,原因是他认为学英语选择就学、就业的空间更大。而今年面临毕业的小杨心情极为复杂,到现在,他还没有选择到让自己满意的单位,而四年前放弃的俄语专业在今年的就业中却被普遍看好。
记者从省内各高校了解到,随着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国家对俄语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俄语毕业生很“紧俏”。黑龙江大学作为全国的俄语教育基地,俄语生的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今年准备毕业的本科生80%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国家各部委、高校、商贸边贸、旅行社成为俄语人才需求大户。省内师范院校的一些俄语毕业生,还未毕业就被广东、山东、天津、深圳等省市的中学捷足先登把人挖走。
中学俄语教学喜忧参半
然而,与俄语毕业生需求升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俄语生源至今还未走出低迷的状态。据介绍,2006年,我省高考俄语卷数量是7000余份,而今年只有5000份,占全部考生的四十分之一。对此,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王铭玉认为,这个量的变化不能说俄语还处于招生萎缩,只能说明带有3年前低迷期的痕迹。
提起我省初中俄语教学的现状,省教育学院初中教育教研部俄语教研员高桂玲说,为了挽救俄语生源萎缩的局面,各高校放宽条件,学英语的学生也可以报考俄语系,但另一方面,全国重点大学或者相对较好的专业拒收学俄语的学生,学习再好的学生也只能报考二流学校,极大地挫伤了俄语师生的教与学的热情。俄语生在高考中可选择的空间有限是许多学生放弃俄语的主要原因。从2001年起,我省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外语,但绝大多数开设的是英语,高桂玲认为对现在初中俄语的优惠政策和宣传力度不够也是俄语教学萎缩的原因之一。目前,在哈尔滨市只有黑大附中还在开设俄语课,而最早立志于普及中学俄语教育的一所重点初中,因去年招不到学俄语的学生不得不停止招生计划,从事俄语教学的老师也纷纷转岗另谋职业。
不久前,王铭玉带领他的俄语团队对我省中学俄语教育做过一项调研,我省中学学习俄语的学生已经超过1万人,这个数字让人欣慰,绥芬河、庆安、鸡西等地中学纷纷开设俄语。同时让王铭玉忧心忡忡的是,中学俄语教学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教课内容陈旧,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甚至有的学校连录音机也没有,这让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的俄语学习先天不足。
几度冷热师资流失
省政协委员陆文达对俄语人才十分关注,他认为,近年来由于全面普及英语教学,一些中学的俄语教学纷纷下马,老师不得已改行,由此导致俄语教学萎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省俄语人才的短缺。他建议应从全省角度来适度恢复中学俄语教学。
今年,哈市教育局批准道外区嵩山中学在全市范围内可以招收有愿望学习俄语的学生,于9月份开学。庆安、呼玛等地区在增设俄语课程后,对俄语教师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当俄语骤热时,人才匮乏;当俄语骤冷时,人才过剩。几度冷热,将俄语教育置于尴尬中,随着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许多学生将所学语种改为英、德、日等语种,因而众多俄语教师“闲置”起来,有些人不得已转了行。我省出台了有关“重视和保护大学、中学俄语教学”的征求意见稿,要求一定比例的中学必须开设俄语,并且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但很多中学开设俄语课程的学校却常常因为无法招到俄语教师而头痛。在黑大附中教授俄语的两位年轻老师都毕业于省属名牌高校。周老师说,她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多数选择了出国,而一部分留在国内的同学则在外企工作,能够选择到中学教书的几乎没有。
绥芬河市某民办中学的高校长说,“现在俄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有一定优势,到外企、做导游这些行业似乎很受学生青睐,因此,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选择到中学教课。”
急需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目前我国俄语高级人才、复合型俄语人才严重匮乏,很多好项目,往往由于翻译人员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而无法进行。哈尔滨市翻译协会负责人宋向东介绍,目前我国有70多所高校设有俄语专业,但学习语言仅仅会说是不够的,社会需求正朝着既懂语言,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专家建议,结合全省中小学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选定一批既有师资、又有俄语教学经验的中学恢复俄语教学,加上黑大俄语系(博士点)及相关院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俄语人才,以满足对俄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求。根据市场经济的供求法则,随着全国性中学俄语教育的萎缩,势必造成未来市场对于俄语人才的渴求,因此抓住契机,巩固我省俄语人才的优势地位势在必行。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王铭玉介绍,为了能够更多地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黑龙江大学提出了实施“大俄语”的战略,构建了计算语言方向,形成了以包括语言、文、史、哲等学科在内的全方位的俄语优势。并从2006年开始,瞄准高端人才的标准,在俄语研究生中开设了同声传译等相关专业,受到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