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假冒伪劣频频冲击声誉受损 “哈尔滨红肠”遭遇品牌危机
2007-07-12 14:14:4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商家都标榜自己是“正宗”,让人真假难辨。

  东北网7月12日电 “哈尔滨红肠”是闻名全国的地方物产。然而近年来,一些人冒用“哈尔滨红肠”的知名品牌牟利,其中不乏一些正规商家。“秋林·里道斯红肠”去年年生产量3500吨,受到千余吨假冒红肠的冲击。“哈肉联”红肠也遭遇同样的情况。

  新闻事件

  日前,哈尔滨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要求被告德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立即停止对哈尔滨秋林糖果厂“里道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20万元。2006年10月,哈尔滨德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哈尔滨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和哈尔滨世纪联华超市有限公司的6家超市经营“秋林”、“里道斯”、“立道斯”、“俄立道斯”牌红肠,“傍”知名品牌销售。哈尔滨秋林糖果厂发现后,将哈尔滨德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庭。这场官司,再次引起社会对哈尔滨红肠现状的关注。

  鱼龙混杂“金字招牌”声誉受损

  由于“哈尔滨红肠”在全国知名度很高,不仅成为游人来哈后购买的主要“纪念品”之一,也成为商家销售的一个“亮点”。近年来,由于市场销售混乱无序,生产厂家良莠不齐,损害了“哈尔滨红肠”的名誉,销售量也深受影响。

  在哈市道外区北七道街早市,有几个卖红肠的摊位。一位市民说:“我从不买,因为难辨真伪,连街口的一家红肠专卖店我都不敢去,担心不是真品牌。”

  而另一位市民则说,现在红肠品牌太多也太杂了,分不清楚哪些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一些商场里卖红肠的,都说自己是秋林的、哈肉联的,本身就给人不信任的感觉。“早市上的这种红肠就更不敢买了。”

  在道里一家大型超市,记者遇到正在选购红肠的郑先生,他是从四川绵阳电信公司来哈尔滨旅游的。他说,前两天刚到哈尔滨,在中央大街一商家购买了几袋红肠,哈尔滨的朋友一看是假的,就扔掉了。“听说大型超市还可以,准备买几袋回家送给亲朋。”

  经常带团出去的一家旅游公司的导游郑峰敏说,在沈阳、长春、天津等地,经常能看到卖哈尔滨红肠的,但仔细了解后,发现大部分是当地一些企业生产的。“哈尔滨红肠名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记者就是否经常购买“哈尔滨红肠”这一问题,随机对二十余名消费者进行了采访,60%的消费者说,不常买红肠,因为真假难辨,即便买也到大型超市里挑选;20%的人已经不买红肠了,吃自己灌制的;还有10%的人逢年过节通过熟人购买真品的红肠,平时从不购买商店中的红肠。

  各自为战无序竞争

  目前,哈尔滨市62家肉灌制品厂,可谓品牌众多,其中的“大众”、“义利”、“凤凰园”、“哈肉联”、“老哈肉联”等品牌,生产规模大小不一,技术力量不尽相同,而且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以“哈尔滨红肠”这个金字招牌为核心的联合力量。

  哈尔滨市商务局肉灌制品办公室主任王吉群介绍,“哈尔滨红肠”的日需求量在4万至5万公斤之间,如果是春节前后还会稍高于这些产量,产量在全国来说也非常可观。

  哈尔滨秋林糖果厂有限责任公司今年生产量要达到4000吨,哈尔滨肉联厂的产量也在增幅。看到巨大的利润,一些不法之徒也开始冒用这些品牌进行销售。

  日前,记者在哈尔滨南岗奋斗副食品商店内看到,这里有十余家卖红肠的专柜。当记者经过一些没有标注品牌的红肠柜台前,能听到“正宗肉联红肠、里道斯红肠”的叫卖声。实际上,秋林糖果厂有限责任公司在这家商场中只设有一家“里道斯”红肠专柜。

  在道外区桦树街批发市场中,这里肉灌制品的业户主要批发“肉联”红肠。记者问一家挨着秋林食品柜台批发红肠的业主:“这些真是哈肉联厂生产的吗?”业主说,是哈肉联三车间生产的。在道外北七道街“秋林·里道斯红肠专卖店”中记者看到,一些散装红肠摆在柜台上,业主还不时哄打着苍蝇,“每天销售量还可以,主要搞批发,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市场批货的较多。”中央大街一家商铺中,在标着哈红肠的柜台上,摆放了几袋塑封的没有标志的红肠,服务员说这是“哈肉联”的红肠。

  记者与正牌厂家联系,得知均没有在这些地方设置批发点或者专柜,哈尔滨肉联厂三车间早已改造成欧式肠生产车间了。据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销售总公司经理董莉芬介绍,目前哈市有133家“大众肉联红肠”专卖店,及50多家大型商场和超市经营该公司产品,但打着该公司旗号卖假大众肉联红肠的却有200多家。

  哈尔滨大众肉联厂的有关人士说,每到节假日的销售高峰,都要找职能部门来打假,每次都能查出不少假冒伪劣的“哈肉联”红肠。一位业内人士无奈地说,有的柜台摆的是正规厂家的产品,但拿给消费者的就不保准了。有的从厂家上点好肠,再从黑加工点上一些,混合销售,假冒行为令正规厂家防不胜防。

  保护知名品牌需形成合力

  面对“哈尔滨红肠”的现状,一些知名品牌的厂家也十分着急,他们积极呼吁,要保护好这块品牌,需要社会各方形成一个合力。

  哈尔滨秋林糖果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仲兆敏说,一些知名品牌之所以遭到冲击,就是因为职能部门打击力度不够。北七道街的“里道斯”专柜整治了几次都没有效果,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治理力度,维护正规厂家的权益。

  哈尔滨肉联厂市场总监张力峰说,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肉灌制品的检查,对于不符合肉灌制品要求的厂家及时清理或者整顿,对于冒用他人品牌销售的厂家应予严肃处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肉灌制品厂家的负责人说,“哈尔滨红肠”出现的这种内部混战外埠冲击现象,除了监管力度不强、管理不到位之外,还有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力量薄弱,实力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合作联合体,对于外部的一些商标侵权行为也无能为力。

  2002年实施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已明确规定,可以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注册“集体商标”,注册“集体商标”不仅能有效防止外埠假冒伪劣产品的伤害,而且还能提高哈尔滨红肠的知名度。注册后,各个厂家仍可使用原来的商标,只不过增加“哈尔滨”这几个字。我省的“五常大米”、“庆安大米”都获得了“集体商标”。

  哈尔滨市工商局商标处副处长靳玉杰说,哈尔滨红肠是带有地方特色的宝贵财富,要想保护利用好这一品牌,可以借鉴贵州茅台、杭州西湖龙井的经验,申请“集体商标”保护。“由于哈尔滨生产的红肠没有注册以地理标志‘哈尔滨’为名称的商标,外埠有冒充哈尔滨红肠的,都无法去打假。哈尔滨市肉灌制品没有形成协会这样的组织,所以暂时还没有申请‘集体商标’的资格。”

  一些企业还建议,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哈尔滨红肠”的加工标准、使用范围等,让哈尔滨红肠以高品质、高质量的形象走向全国,同时,更好地维护正规产品的信誉。

  背景资料

  作为哈尔滨肉灌制品的当家产品,“哈尔滨红肠”是国内颇有名气的地方特产,堪称食品行业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其旗下有大众肉联红肠、秋林·里道斯红肠等知名品牌。日前,“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省首次将食品制作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尔滨红肠”从俄国沙皇时代就传入我国,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堪称一绝,采用的是传统制作技艺,是俄罗斯文化在哈尔滨的很好延伸,完全采用手工,并用来自小兴安岭的杂木熏烤而制的,其加工工艺有30多道,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传统生产技艺。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