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33处革命旧址被拆除 专家:应对革命旧址挂牌并立法加以保护
2007-07-12 16:56:3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伟 任清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2日电 有关部门日前对哈尔滨市市区内的革命旧址进行了一次详细踏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在75处革命旧址中,已有33处被拆除,成为城市永远的遗憾。党史专家表示,革命旧址是我党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见证,革命旧址可以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作用,是塑造哈尔滨精神、凝聚民心的力量源泉,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发展旅游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专家呼吁,应该对革命旧址挂牌并立法加以保护,这是“文化兴市”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

  据党史研究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市市区有革命旧址75处,其中5处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刘少奇同志革命活动旧址、赵尚志烈士革命活动旧址、赵一曼烈士被捕养伤处旧址和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而本报不久前报道过的东华学校旧址、护送中共“六大”代表秘密接待站旧址、党的秘密交通站旧址、李兆麟将军遇难地旧址等33处已被拆除。目前,周恩来早期来哈居住地旧址、陈潭秋被捕地旧址、赵尚志炸日寇军车旧址等37处虽然存在,但由于一些部门保护意识不强,有的革命旧址破损严重,且绝大多数革命旧址都没有标志,宝贵的历史资源被浪费。比如,儿童电影院是第六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召开地,这次会议作用之大在我国工运史上是空前的,此处旧址被列入省、市级文保单位,但现在其外部已被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牌覆盖,内部也被商家分割占据,原来门口墙体上挂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也无影无踪;道里区河广街1号民宅是1929年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来哈领导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召开工人代表座谈会的旧址,但因无人管理,旧址被棚厦湮没。媒体多次曝光,至今无人理会。

  党史专家表示,哈尔滨有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1994年,哈尔滨被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城市发展不能只钟情于恢复西式建筑,而忘记党的光辉历史,应该让革命旧址在历史名城的开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