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3日电 近几年来,省统计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发挥了“晴雨表”的作用,统计工作实现了新跨越。强本固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工作的根在基层。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省统计局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其内容包括强化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理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加强领导、为统计工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等6大方面20项内容,指导性、可操作性强,建立起了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省统计局从源头和根本上入手,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建立起了统计经费保障机制,协调省编委对县级地方政府统计机构设置提出了明确要求。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省统计局紧紧抓住统计数据质量这个根本,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加工、审核、上报程序入手,有效地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保证了各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准确、全面反映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针对统计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素质不高的实际问题,该局加强了对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法规、统计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使广大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不断提升,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落实统计工作的巡查制度,坚持每年由局领导带队,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等工作进行全面巡查,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改进不足,有效地促进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各个方面把住了统计数据质量的关口。围绕中心拓展统计服务领域
几年来,省统计局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中心工作,积极推进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改革、创新。率先在全国正式建立并实施了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制度,为省委、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任务,及时建立了“资源节约统计报表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三大类、20项指标的节约型社会评价体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后,迅速制定了统计监测制度;开展了县域经济监测评价工作,对全省各县(市)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按季度对“十强县”、“十弱县”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监测和考核;建立了重大投资项目、重点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对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项目施工进度进行了跟踪监测;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布置的经济、农业等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任务,多次受到国家的表彰。
在做好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改革的同时,该局还积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计服务领域有了新拓展。建立、完善了省、市、县三级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反应数据系统,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地市目标考核工作水平有了新提升。在确定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指标权数、考核方法、数据综合汇总和审核把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搭建的工业和农业两个信息平台的信息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国企改制、招商引资、六大工业基地、农业科技等热点问题进行跟踪反映,综合点击率已经突破35万次。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省统计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各项业务工作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务院授予了“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和“国务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两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03~2006年连续四年荣获“省直机关党政工作部门责任制优秀单位”称号,还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中省直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扶贫开发先进帮扶单位”、“中省直单位帮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荣誉称号,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