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低保家庭贫困学子考入“清华” 感激帮助他的好心人
2007-07-14 05:40:0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徐日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4日电 高松从小就捡废品勤工俭学,贫困的生活并没影响到他的学习,今年高考,他取得了680分的好成绩。13日,高松捧着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是同学、老师和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扶他走过艰苦的日子。

  今年19岁的高松出生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92年,在高松4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患了上腭癌,丧失了劳动能力,父亲也下了岗,这一切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更加贫寒,全家就靠政府的低保金维持度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小学的时候,高松就开始捡塑料瓶卖钱贴补家用。

  同学们知道他在捡废品,就帮他一起收集塑料瓶。同学们在高松的书桌边放了一个塑料袋,把自己喝完水和饮料的瓶子都放在他的塑料袋里。有的时候,一些同学还会到他们自家的楼栋里挨家挨户地去收矿泉水瓶,然后将整袋的塑料瓶都交到他手里。高松说,那个时候,每个塑料瓶可以卖6分钱,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每天可以捡到几十个,天天都有几元钱的收入。每当捧着同学们帮他收集的瓶子,高松的鼻子都会酸酸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价值几元钱的空瓶子,里面装的是来自同伴的关爱。

  高松的初中是在哈市第53中学读的,贫寒的家境让高松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全校第一名。当时肖茂才校长和教他的老师们,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平时经常送给他衣服,给他买书买本。虽然他平时舍不得买练习本,但是他家的本子有很多,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用完,这些都是老师和同学们买给他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书和本子,更有老师们对他的殷切希望。

  高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师大附中。哈尔滨师大附中有一个贫困学生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专门为贫困并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的。高松在哈尔滨师大附中读高中的3年,上学所有的花费,包括吃、住,都由学校的基金会负责。不仅如此,学校每年还给他2000元的助学补助。没有了经济负担,高松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他最终考取了680分的好成绩。

  高松说贫困的家庭带给他很多精神财富,每当过年节的时候,邻居为他们家送来粮食;初中的班主任留他在家吃住,帮他辅导功课;高考的时候,天鹅爱心小分队的“的哥”免费送他去考试。高松告诉记者说,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从未感到过为难和绝望,因为身边的好心人,让他学会感恩,教他如何做人。他说,他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回报社会。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