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7月16日电 “头伏饺子,二伏面……”昨天,哈尔滨市大小饺子馆爆满。“头伏饺子”这一民俗,让市民们乐呵了一天。社会学家说,“头伏饺子”吃的是文化、享受的是生活。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曲文勇副教授认为,“头伏饺子”现象,是一种民俗引领下典型的价值回归,说明我们比以往更重视家庭和亲情。民俗的“回潮”,证明我们更愿意以传统的方式维系和加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它有更多积极的社会意义。民俗复苏,也说明我们比以往多了“三闲”——闲情、闲暇、闲钱,一句话,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按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规定,历年的“头伏”(又称初伏)通常在阳历的7月中旬开始。“头伏”和“末伏”各10天固定不变。“中伏”不是10天就是20天,因此,每年伏天的天数不是30天就是40天。“中伏”时,天气最显著的特点是湿热,即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防止中暑。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