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6日电 记者从哈尔滨市商品房销售市场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中低价位住宅供应十分充足。与此同时,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更新,供应市场的商品房户型更丰富,建材更节能,居住更舒适。
房价阶梯拉大中低价位住宅供应充足
截至6月下旬,全市共有210个房地产项目进入商品房联机系统备案销售,其中商品住宅可售套数48814套,可售面积527.23万平方米。随着新建商品房的不断竣工,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这些待售的商品住宅中,不但有每平方米售价5000元甚至过万元的住宅,也有均价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甚至更低的普通商品住宅或经济适用住宅。市房产住宅管理部门公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哈尔滨市各区(不含平房、呼兰、阿城)增量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总体呈阶梯状排列。道里区商品住宅售价最高,道外二区(原太平区)商品住宅售价最低,两者相差近3倍。统计数字还显示,各区新成交商品住宅平均建筑面积都在百平方米左右,没有像价格一样形成明显的差别。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哈尔滨市供房体系已趋成熟,市民可以在各地段、各价位上买到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住宅。
户型丰富多样居住品质不断提升
据悉,目前哈尔滨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6平方米,基本保持了年均1平方米的增长速度。市民居住质量的提升不仅局限于居住面积的增加,户型的丰富和套内空间的充分利用也让购房者住得更舒适。
记者从增量商品房市场上了解到,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采光、通风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了“四明”设计:即明厅、明室、明厨、明卫。不仅客厅、卧室采用大的落地窗、飘窗,卫生间也引入自然光。为配合这一趋向,“点式楼”已渐渐退出市场,新建的高层住宅以通透的板式设计为主,最大限度增加房间的通透感,提升住宅的居住品质。
阳台功能的变化和储藏空间的引入也是近年来提升市民居住品质的另一显著变化。在新建商品住宅中,不同尺度和不同功能的阳台渐渐被“阳光房”取代,其功能也超越堆放杂物、晾晒衣物的局限,被人们因地制宜地辟建为阳光房、健身房甚至小型室内“植物园”,而以前阳台的收纳功能则更多地被新住宅“标配”的“储藏间”取代。
另外,随着人们对住宅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屋一厨”老格局已逐渐淡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创意:复式、错层、跃层。框架结构和地热采暖的普及也释放出大量可利用空间,经过重新规划设计的新住宅有效地划分出了居室内的各个功能区域。
地段价位不是购房全部因素未来住宅将实现“六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地段和价位已不再是影响市民购房的全部因素。户型结构是否合理、周边环境是否宜居等都成为影响市民选择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