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双鸭山发展现代农业 绿色食品产业粗具规模
2007-07-16 14:59:55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6日电 双鸭山市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借助生态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对路的特色、绿色农业产业。

  近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按照市场需求,依靠科技种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使全市优质高效作物占到了农作物面积的96%。以合同订单拉动,连接市场,富村兴民。甜菜、万寿菊、西香瓜、向日葵、中草药等具有区域特点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作物优势格局已经形成。

  到今年,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接近400万亩,基地认证面积386万亩。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标志等获标产品数量达到81个,获标企业28家。绿色食品发展为米面油、蔬菜、山特产品、禽蛋、水产品、蜂产品6大类近70个产品。阳霖、黑蜂、绿利、大顶子山、东北王5个绿色食品品牌,成为省著名商标。如今,“中国大豆浸油之乡”、“中国红小豆系列产品生产之乡”、“中国宝清大白板南瓜系列产品生产之乡”等一些绿、特色产品基地,已经叫响中国大地。“大顶子山”牌水稻、“乐万家”牌油豆角等一批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更是响誉省内外,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饶河生产的绿色蔬菜还远销到俄罗斯市场。

  粗具规模的绿色食品产业,带动了占农村总户数的53%的7万多农民从事绿色作物的种植。全市绿色食品年产量现达到近百万吨,年产值15亿多元。为了促进特、绿色产业健康发展,我市先后建设了十处较大规模各类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年成交粮油、蔬菜、水果、农副产品、畜产品等150多万吨,成交额近70000万元,牵动近4万个农户。2006年,我市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到了1876万元。

  依靠资源优势,全市大力发展市场引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民,农民保龙头的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4户,其中市级12家、省级6家,黑龙江省阳霖油脂集团还获得了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同时,发展了西瓜、马铃薯、白瓜、黑木耳、农副产品等5个县级农产品行业协会,有2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近200个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3000多名农民经纪人,成为连接市、县、乡三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的主力军。

  龙头舞,产业兴,农民富。随着大豆、水稻、甜菜、白瓜、蔬菜以及畜产品、东北黑蜂等10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的建成,带大了我市粮食生产、加工、转化的产业规模。龙头企业与基地9万余农民年签订单面积达220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9%,农民因此户均增收450元。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我市将粮食转化变成资源优势,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在产业的有力支撑下,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大步向前,广大农民在欣喜中感受到了全新的实惠。去年,全市投入近1.5亿元,以“五清五改四绿化”、“四建三通”、“三创建三培训”为切入点,做到生产发展与环境改造、乡风文明与公益事业发展、项目建设与民主管理同步推进。先后为20453户农民安装了自来水,改造农村厕所3338个,改灶3296户,改圈1250户,改造乡村中小学D级危房12所;修建通乡通村公路142.98公里,使80%以上的试点村通上了白色路面;硬化省级试点村村内街路84.94公里,其余进行了砂石铺装整治;建设村屯垃圾填埋点166个,村屯综合活动室30个,农村连锁超市130个,农村医疗服务站76个;完成绿化面积530万平方米,100%实现了省市级试点村的绿化;清理垃圾9.8万立方米、粪便6.5万立方米,清理村路路障803条、路边沟66.8万延长米,各试点村柴草垛基本出村;省级试点村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97和80%以上。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