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7日电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最基本的特征是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打破小生产的自然农业局面,突破目前情况下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否则,每家“几亩地一头牛”,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完善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应靠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政府不能强制推动,但在这之中,政府决不是不可作为。
这一切,从王俊义家庭农场的实际发展历程中可略见一般。
人,还是那些人,只是联合到了一起;活,干的还是那样活———种地,只是地种的多了;一切也就都发生了变化。克山县西河镇保胜村王俊义家庭农场:四个家庭,重组成一个大家庭,把地放在一起经营、并逐渐扩大规模,同一本收入、支出账,由百余亩地起步,发展到今天,经营耕地5120亩,拥有大型农业机械4台套,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年纯收入50多万元。“日子”由原来“吃饱吃不好”到“远近闻名的大富户”。
日前,记者走进了王俊义家。
土地规模经营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土地由农民一家一户经营,种植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也就难以实现。
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必由之路
今年68岁的王俊义是这个大家庭中的“老爷子”。他有四个儿子———王银巨、王金巨、王宝巨、王财巨,人称王家的“吉祥四宝”。
第一轮土地承包之后,王俊义及四个儿子家、15口人每人分得8.3亩承包田,收入微薄,家境本不富裕,遇到歉收年头就捉襟见肘。
平时爱看《新闻联播》的王俊义是村里的“明白人儿”,多年来,他一直在琢磨:为什么咱们就富不起来?1995年初的一天,王俊义从电视上看到广西农民家庭农场“户耕十二亩”的新闻报道,茅塞顿开———“规模出效益呀!”王俊义立即召集四个儿子开家庭会议:“我们都是地道的庄稼把式,种地有经验,要致富还得在土地上作文章。但是不能再一家一户单干了,要联合!”,他的这一想法得到儿子们的一致赞同。他们把各自的土地拿出来,联合经营,实行统一地块、统一购种、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把24亩地进行连片作业小规模经营。当年,王俊义和他的“吉祥四宝”,联合经营实现效益1万余元。
王俊义掘到第一桶金后,跟儿子、儿媳妇商量:“我们不能小富即安,不要急于分红,要再扩大生产规模。”
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王家恰逢西河镇组建“能人联合体”,王俊义作为能人参加了会议。他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想法得到了镇党委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镇党委决定优先将外出务工的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给王俊义。这一次,王俊义争取到了本村20多户土地的承包权。
为争取更多的土地,王俊义和四个儿子走家串户,了解谁家外出务工,主动上门谈承包事宜。王家父子在村里乐于助人,人缘好,村民都知道他们是种地好手,并且他们的承包价格每亩比市场价高10元,大家都愿意把土地交给他们。为真正做到大块土地连片种植,他还用自家分的一等地和高价买的好地与别人的四等次地进行交换。到1999年,王家经营土地面积增加到600多亩,当年种地和机械作业纯收入达到13万元,家庭农场有了最初的模样。雪球越滚越大,到2006年,王家的土地面积达到了3800亩,已拥有大型农机具四台套,(其中链轨拖拉机2台套,联合收割机2台),小型农机具三台。今年,他们的耕种面积达到了5120亩,预计土地收入和机械作业收入可至少实现50多万元。
现代农业对农业整个生产流程及从业者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小小的家庭农场,也必须要有现代经营机制、现代经营理念。
现代农业需用现代经营理念
王俊义家庭农场,祖孙三代,具有最高文化的是老四王财巨———家里唯一的高中毕业生;但这里却让我们看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现代经营机制,体会出了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现代经营理念。在王家,王俊义是总管,亲自负责资金分配和决策。老大主抓全面工作,但管事不管钱;老二是生产队长,负责安排生产中的诸多事宜;老三是技术主管,负责农机具的维修、改进;老四高中毕业,有文化又精明,负责财务工作。男人辛勤劳动,王家的妇女各个不让须眉,都会开大机械和小型拖拉机,每名妇女既是田间战斗员,又是炊事员。在农忙时家里特设伙食点,由专人做饭,全家统一伙食,按时上下班,不忙时则分散劳作。
联合经营,账上要清。王俊义清楚“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在他们家的账本上,每项支出不论额度大小,就连买几根冰棍儿的钱也要及时清楚地上账。家庭每名成员实行定岗定责定薪,现金由他亲自管理,支取实行三联单,即负责人、本人、管账的三人同时签字盖章,方可支取;实行统一支出,统一管理,每个家庭都有其家庭账户,除去土地上的投入资金,年终把所有收入分拨到各个账户,实行花有凭证,不取则存的原则;出门办事、采购均实行报账制,整个经营收入和支出有总账和明细账,做到公开透明民主。
今年孙子要上高三了,想买一部手机,大伯王银巨批的标准是600元,孙子又做了爷爷的工作,增加到1000元,但这400元是爷爷的“私房钱”。在王家,学生的支出可以得到照顾,孩子们的成绩都还不错,王俊义说,将来更大规模的家庭农场还等着他们接班呢,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坏了规矩。一切按规矩来办,多年来,王家无论赚多赚少,没有人因为钱的问题闹矛盾。四兄弟之间、四妯娌之间更是和和气气、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现代农业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挖掘土地等资源的增产潜力,更大程度地提高资源的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分工分业。
笔笔增收突显规模经营账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谈起规模经营,王银巨给我们算了几笔意想不到的账,先是耕地挖潜账:零散耕地大约每一百亩有10个以上坎沟(家庭联产承包后,一片地要分成无数块,每家一块,块与块之间的界隔),我们的5000多亩地连片整理后,多出近200亩土地,仅此一项每年增收4万余元。规模带来的其它效益账:因为数量大,置种、购买农药、化肥都能享受出厂价,还能送货上门,省了路费。大型机械作业仅播种一项,每亩能省1.1公斤种子,(以今年的价格计算)节省4元钱;再加上机械和人工节约,每亩地基本可较一家一户耕种成本少8-10元,但产量却能增加10%,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致富账。
算了王家的小账后,同行的西河镇党委书记刘凤德又给我们算了一笔大账:这些年,王俊义家经营的土地中,有78户是本村的,15户邻村的,这93户人家大约有200人因此从土地上走出去,在哈尔滨、大连、沈阳等地打工,每人每年收入1-3万元,总增收150多万元;除此,王俊义家每年耕种要雇用4000多个工,以每天每人付35元算,每年要支出10多万元,也就是说使很多村民“农闲变农忙”,每年要增收10多万元。
“老王家一下地,全村的地里就都是小四轮。”富起来的王家,还成了村民们的“标杆儿”,当地老百姓自动形成了一条潜规则———种地看老王家什么时候种、种什么,卖粮看老王家什么时候卖,卖多少。去年看王俊义家秋后存大豆,各家各户也都存了一部分,全村共储了1000吨,都卖上了好价。
由于王俊义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销售路子广,王家在购买农药、化肥、种子、销售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商家的一定优惠,一瓶15元的农药,王家买只要11元,每袋化肥能省2-3元,还能送货上门,连路费都省了。村民们都委托王银巨代购,多年来他一直无偿为村民代购,从没加过一分钱。仅今年春天以来,为全村农户节省农药、化肥、种子款5万多元。王家的规模经营给别人也带来了不菲的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的同时,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由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者从事。
科技是现代农业第一助力
种地几十年的王俊义深知,大规模的土地经营只靠“汗珠子掉地摔八瓣儿”是不行的,“必须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王俊义督阵让几个儿子学习农业知识、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掌握应用大型农业机械。爷儿几个文化底子薄,去专业学校学习不切实际,时间也不允许。恰逢此时,为了提高农民素质,西河镇根据农民生产的实际需要,创办了具有特色的“农民大学”,农业专家、种植能手、精通政策的乡村干部走村进户,把课堂设在农民的田间地头,对症下药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几年来,王俊义和他的“吉祥四宝”排班轮流去“充电”。大儿子王银巨如今已由“农民大学”的学生,成为那里的老师,经常在自家的大豆地里给村民传授种地经验。三儿子宝巨本来就心灵手巧,在农机课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能独立维修家里的那几台大机械了,有的地方经过改良,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四儿子财巨精细聪明,学成后把自家的账目整理得非常规范。
王俊义坚持科学种田,科学管理,他舍得投入,所有地块全部实施大机械作业。他年年订阅农村报,家里墙上贴的都是农业技术部门的联系电话。实施大豆良种工程是他最重视的,高标准,高质量,保证一次出全苗,出壮苗。王俊义家的大豆全部是垦26,垦27,哈北46-1这样的高油高蛋白高脂品种,因为质量好,南方有几家客商都愿意收购他家的大豆,价格还高于别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东北三省农博会种植业擂台赛上,王俊义和他的“吉祥四宝”获得了一等奖,王家种的大豆远近闻名。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靠市场手段运作,政府不能强制实行,但在这之中,政府决不是不可作为,其作为更不是可有可无。
现代农业建设需插“金翅膀”
谈起王家致富的历程,王俊义一再强调说:“离不开镇里、村里的支持。镇经济办、服务办经常上门,把最新的销售信息、最新的耕种技术教授给我们,还免费为我们大户搞测土配方施肥……”
王俊义此话确有来由。去年年末,镇服务办依据掌握的信息找王俊义商讨,一致认为“明年初大豆会涨价”,王家就储存了100吨大豆,今年4月以每公斤2.98元的价格卖出去,每吨增收400多元。为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使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得以有效整合,西河镇特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对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培训、法律援助等优质服务的同时;镇里规定:凡是耕种土地1000~3000亩的经营大户奖5000元,耕种50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奖10000元;千亩以上的大户,土地发包在同等价格情况下,优先承包、优先为其进行测土、优先协调科技部门指导、优先协调贷款等等。
王银巨告诉我们,今年他家5000多亩地种的都是大豆。为什么敢如此决策?他充满信心地说,“这一方面是我自己的观察,另一方面就是镇里提供的信息:经过市场调研,去年大豆减产30%,很多人都不种了,今年秋天的大豆价格肯定还要稳中有升,种大豆一定能赚钱。”前几天镇里告诉他“柴油要涨价”,他赶紧让弟弟把家中那个8吨的大油罐和3吨的小油罐都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