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8日电 日前,记者随同七台河市桃山区安监局的同志来到坤达煤矿公司二井采访。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矿从井下向地面运煤时,运煤车上都盖着篷布,远远向下望去,仿佛“军列”向地面驶来。“军列”停下来,地面的卸煤工便熟练地先把篷布拿下来,有序地放在煤车旁。
这不麻烦吗?温矿长介绍说:多了一道工序,就多了一份安全。煤矿生产中的四大天灾便是瓦斯、煤尘、透水和火灾,因为地面向井下送风的风力很大,运煤车的速度又很快,很容易把煤尘刮得满巷道都是,煤尘积淀增多,就埋下了煤尘爆炸的隐患,用盖篷布的办法便可大大降低和预防这种隐患。
在坤达煤矿二井的工作面上,记者看到水式凿岩机在掘进工作面上作业时,没有煤尘,只是有好似煤泥的东西顺凿岩杆外缘流淌出来。这里的技术人员介绍说,过去采掘都是干打眼,这种作业法进度快,效率高,可煤尘的隐患也比较大。市区安监局推广水式凿岩机可以解决工作面中煤尘过多和积淀这个安全隐患,为把这个生产工艺在全区煤矿推广开,区安监局就拿我们坤达煤矿作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区煤矿强力推行。
升井后,区安监局的同志说:市区安监部门在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坚持动态管理,不是矿井达到了标准化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安全监管部门要坚持“回头看”。我们区在动态管理中,还是在这个矿搞试点,这个矿的领导也非常接受“回头看”这个科学管理程序,只有不懈地坚持“回头看”,煤矿安全生产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
桃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抓安全监管工作中,始终坚持典型引路的好做法,走活了加盖篷布防巷道煤尘、水式凿岩机推广使用防工作面煤尘、动态管理“回头看”三招妙棋,把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