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9日电 今年1月,哈尔滨大众肉联新工业园刚刚揭牌投产,大众肉联黑龙江绥化基地工程又已启动,年底大众肉联辽宁沈阳综合工业园还将建成投产,大众肉联吉林长春基地、大众肉联吉林扶余基地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以沈哈两大产业基地为核,若干地区性卫星基地为翼,5年内大众肉联屠宰加工能力可达1000万头,销售收入可达50亿元,百年老字号大众肉联将一跃成为肉灌制品行业东北地区龙头企业。”中国雨润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宽德颇具信心。
改制历程
革新体制辟新业
2003年,抢在百年品牌优势尚存之时,率先退出国有的大众肉联,曾被誉为“本埠商业老字号改制的一面旗帜”。时隔3年,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制搬迁后脱胎换骨的大众肉联已实现了多赢效果———去年,企业一年的纳税额已是前20年的总和。改制并非一改就灵,大众肉联何以一退成功?冯宽德称,克服了外来文化的水土不服,克服了原有体制的运行惯性,是大众肉联实现退中成活,退中绽放活力,退中发展之源。
据了解,从2004年4月起,“大众”就开始对3100名职工进行身份置换,500多人内退、下岗多年的1100名企业人变为社会人———十几年形成的企业人员“静止状态”被彻底打破。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00余人,一批能人、贤才为大众肉联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组织构架调整上,“大众”根据经营需要将原有18个职能部门撤并为9个,原武装部等4个部门撤并为总务部,原工会等4个部门合并为党群部;收缩21个经营单位和实体,将分公司、子公司重新合并减少到8个;人员编制也压缩一半,经营层原10个副厂长削减为4个。从国企的非市场化组织结构调整为民企以利润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大众肉联的运营效率。
随后,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体制下的两家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整合,以及在分配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连连发出的“改革组合拳”,使大众肉联成功实现了转体,品牌活力得到释放。
改造战略
借力民资拓疆土
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建设,中国雨润哈尔滨大众肉联新工业园今年1月正式揭牌投产,百年老字号“哈大众肉联”在新址再辟新业,冲刺肉类制品生产“东北王”。
早在整合之初,大众肉联集团的发展方向已在雨润集团内部初步明确:挺起东北板块,集团化发展。在“雨润”的市场布阵中,大众肉联是其长江以北的主打品牌。这意味着大众肉联历史上第一次与金锣、双汇等全国肉灌制品行业的领头羊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争夺“东北王”。而这一计划随着雨润集团在港上市、成功筹集超过20亿港币的资金而有了强力支撑。
按照这个“东北王战略计划”,位于道外的老厂搬迁至位于双城新兴工业园区内哈尔滨大众肉联新工业园,该园竣工投产的一期工程生产规模为年屠宰、分割生猪150万头,年生产熟肉制品3万吨,生猪屠宰分割和肉制品加工均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预计该园区二期工程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不仅如此,大众肉联还着手在辽宁沈阳建立综合工业园,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后可年加工屠宰生猪150万头、加工肉制品3万吨。除了在沈哈建立两大核心产业基地之外,大众肉联又在吉林扶余、吉林长春等地建立一系列“卫星基地”。紧锣密鼓的开疆拓土之举和星罗棋布的基地,使“大众系”迅速形成规模,品牌影响力渐行渐远。大众肉联集团一位高管透露:大众肉联集团的两年目标是成为“中国名牌”,5年目标是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称王东北,“大众肉联”品牌还要走出东北,走向华北、西北和华东。
品牌提升
留其商脉变业态
在第18届哈洽会上,雨润集团投资12亿元在道外区大众肉联厂原址兴建“南极国际商贸城”及哈东配套商贸物流园区项目签约。一时间,这家老字号的商脉延续与业态变革备受瞩目。
今年年初,大众肉联的生产部分“退城进郊”,将生产车间整体搬迁到双城新区后,南极街区统一改造才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按照“雨润”的计划,南极国际商贸城将于明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底完工。商贸城建成后将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生产商、代理商,着重发展零售商业、展会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业态。根据规划,南极国际商贸城将最终建成集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商务电子化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农副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同时向其他商品品类延伸,打造集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商贸城。
“新建成的这个商贸城将特别为国内老字号预留一席之地。”冯宽德称,商贸城在引入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同时,设立“中华老字号与地方土特产品展示专区”,为国内的中华老字号搭建一个全新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品牌由来
哈尔滨“第一根红肠”
1913年,哈尔滨因中东铁路的修建而逐渐繁荣起来。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交流、融合、发展,中西合璧、兼容并包的城市性格逐步形成。就在此时,英商马前氏投资5.5万英镑,在哈尔滨建立当时中国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收购家鸡、家鸭、野鸡进行加工,俗称“鸡鸭公司”。公司引进俄籍大技师爱金宾斯的红肠加工技术,建成灌肠厂房,生产出哈尔滨“第一根红肠”,标志着“哈肉联红肠”的诞生,成为中国最早的肉灌制品加工企业。“哈肉联红肠”的特点是外观鲜艳、呈枣红色,肠体无浮灰,有肉香、胡椒和蒜味,挂杆痕迹为白色细线,切成薄片抖动也绝不散花。第一批红肠上市正值春节临近,一经推出,就被居民和各国侨民抢购一空,并得到极高的称赞。
记者手记
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整合与创新
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发展要靠改革。改革不仅是明晰产权、转机建制,更重要的一条是依靠国有资产存量引入增量资本,即所谓“引入战略投资者”,继而推动市场网络、金融资本、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大众肉联的改制框架是属于大思维的、大格局的,它主动与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的民营企业江苏雨润集团整合,将自己的品牌、技术优势与雨润的市场网络、融资通道、战略思维和市场管理经验优势相整合,不但完成了体制、机制的脱胎换骨,而且借力打力,实现了老字号借船出海、借势登高。眼界决定疆界。可以说,大众肉联当年颇具眼界的改革设计——将自己的“奶酪”主动呈给战略投资者,是其昂然扬升的基石。
老字号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它们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哈尔滨之所以是哈尔滨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希望更多的哈尔滨老字号能像他们中的佼佼者———大众肉联,不仅完成“春蚕破茧”,而且“凤凰涅槃”,为城市经济鼓帆,为城市文脉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