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街边大排档 爱你恨你都不容易
2007-07-19 15:05:3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斌 郭俊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9日电 露天大排档,有人爱,有人怨。爱它的人说它最能展现城市夏日风情,怨它的人说它干扰了自己的生活,管理大排档也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门的困惑。最近,哈市街头经过合理“梳理”的大排档悄悄在变——  

  凉爽的夏夜里,露天饮食大排档又红火起来,街头巷尾飘散着菜香、酒香、烧烤香,食客们的喧哗声也随处可闻。近年来,对大排档违章占道经营、噪声油烟扰民、破坏环境、食品不卫生等问题,多数市民反映强烈,有关部门也屡次清理整顿,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今年的大排档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数大排档脏乱依旧

  近日晚间,记者走访了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等地的街边大排档,发现路边大排档的生意十分红火,几乎每个大排档都宾朋满座。但红火的生意却以损害环境为前提,几乎大排档所设之处大多是垃圾遍地,卫生极差。

  记者在南岗区马家街靠近大成街一端看到,虽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但在这条街上仍然有三四家大排档在营业,每家都有数十张餐桌摆在人行道上,在大排档内,各种海鲜装在大盆中,露天摆放在室外。马路两侧的人行道被大排档的桌椅占得满满当当,不容行人通过。不宽的马路两侧停满了来就餐顾客的车辆,路过这里的汽车都得小心翼翼地从马路中间仅留的一条通道过去。据居住在附近的一位居民讲,这里的海鲜大排档已经有很多年了,每年一到夏季这些大排档就将桌椅摆放在人行道上,经营到第二天凌晨左右。

  随后,记者在道里区的通江街江边附近看到,这里成了大排档聚集地,经营者都是临时在此设置饭桌,每到晚上6时开始,这里就成了食客的海洋,无论是车道还是人行道统统都被霸占,经营烧烤或熘炒的厨房露天设置,烟气熏天,这些路边排档卫生状况堪忧,由于是露天设置,大排档都没有卫生间,很多食客吃过饭后就在附近随地方便,将周围环境弄得污秽不堪。

  “既然堵不住,不如管起来”

  与别处不同,哈尔滨市香坊区的菜艺街上的大排档显得规矩、洁净,街路两侧摆放整齐的遮阳伞、小帐篷,每家大排档都用样式统一的围栏圈起来,几乎每家都坐满了食客。在这条街的大排档,看不到露天加工烧烤食品的。

  据哈市香坊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张福贵介绍,大排档既是百姓需求的又是百姓反对的,由于哈尔滨有啤酒文化的氛围,所以多年来很难清理。以前一直在清理,和商贩打游击战,以堵为主,但由于执法力量有限,反而屡禁不止。散商散贩是执法力量的七八倍,管理难度较大,老百姓也不认可,关于大排档的投诉率非常高。从今年四月起,区城市管理局调研了北京、成都等地的大排档管理模式,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疏导。并给自己一个定位:在不影响周边居民的前提下,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环境。菜艺街是个试点,待成熟后逐渐向六顺街、司徒街等扩展。

  日前,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升街、安宁街、河梁街等17条街路上的饭店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签订了协议,这些饭店在街上的大排档也可以合法经营了。

  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管理大排档,香坊区城管局制定了《香坊区露天餐饮设置经营管理办法》,对业户设置了硬性标准,如确定业户的经营行为、限制营业时间、设置统一的遮阳伞、对门前的设施进行管护、设置卫生间、禁止明火烧烤和设置音箱等,还对业户进行宣传,如有食客随地便溺必须劝阻或清理。在标准上,设置的比较细化,审批上也比较严格,与业户还签订了经营保证书,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卫生、工商等6家。据了解,目前已审批了40多家。道里区针对“合法”的大排档设置了14条标准。

  开始时业户觉得是一种限制,但后来随着食客的增加认识开始转变,一家饺子城的业户说,设置统一的桌椅、围栏,感觉是成本的增加,但环境好了,食客也多了。附近的居民反映,管起来后,大排档不扰民了。

  据香坊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对业户的营业时间限制到晚10时,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每天都在街路上巡视,但仍出现居民不满意的现象。城管部门也认识到这种不完善,香坊城管局在近日召开了业主经营管理交流会,提高他们经营管理意识,让他们形成主动遵守和践行的意识,并打算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对不达标的业户明年禁止申办经营。

  哈市市民旬女士认为,合法化的大排档还有缺憾,那些街边违章占道经营的大排档更是缺乏管理,烟雾缭绕、油污垃圾遍地,所以哈尔滨的露天餐饮要想规范,城管部门的管理模式还有待科学化、精细化。

  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黑龙江省法学研究所代所长、哈尔滨市人大代表王元庆认为,大排档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对经营者而言,无形中扩大了经营范围;对消费者而言,活跃了市民的夜生活。但的确利与弊共存,如果对经营者过于放纵,或者食客的文明程度不够,是会对周围居民和城市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尤其在晚间经营,正是市政管理的盲区,怎么规范和管理就显得愈发的重要。他认为,南方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如三亚和杭州的大排档都比较有规模,杭州的近江美食街对卫生核查的非常严格,当地人称是“五星级的大排档”。关键还是一个供求关系,首先看需求是否合理,然后看获得的手段是否合法,不能简单抑制,从社会效果看还得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执法的手段上可以灵活,如周六周日可以适当放宽时间。政府部门有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的责任,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该堵得堵,该疏导的时候得疏导,必须得找出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对于如何管理大排档,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专家许丽萍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许教授认为,城市执法部门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大排档的生存现象,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正确引导经营者向着合理轨道上靠拢。但是准许大排档“合法化”,是我们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一个怪现象,这种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各项法制规定的不断完善会逐渐消失。因为从食品安全角度上说,食品经营需要加工、储藏、销售、食用等环节,而大排档从这几个环节上说,都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所以说,大排档早晚是要取缔的,而现阶段所采取的准许大排档生存的方法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可喜的转变

  采访中,哈市香坊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人性化管理”,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管理者和散商散贩一直是个矛盾体。商贩希望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利润,而管理者却要想办法维持秩序,平息多数群众的怨言。诉求的不同,使他们屡屡发生直接冲突,有时甚至势同水火,不可调和。一概地禁,有时是行不通的,但管理者有时也面临困惑。就拿大排档来说,一方面有那么多的人以此为生,掀了人家的摊儿也就断了人家的生路,而另一方面,许多市民还很认可这种大众化的经营形式,把去大排档喝酒聚餐作为一种消费时尚。那么,如何在维护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去疏导这件事?是当今城市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课题。

  此次哈尔滨市部分区域对大排档开禁,让其合法化,以人性化的“梳理”取代扫荡式的管理,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执法理念的改进、执法方式的创新,体现出城市管理者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的恰当领悟。在采访中,工作人员还说,对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主要是害怕市民不接受,怕引起非议,这种顾虑也说明他们更加重视百姓的感受,更加求真务实,称得上一个可喜的转变。

  城市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宽严相济,疏堵结合,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香坊区城管对菜艺街大排档的管理改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希望他们能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管理模式,最终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为彻底解决这一困扰城市多年的管理难题提供一把“金钥匙”。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