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9日电 今天出版的《哈尔滨日报》刊发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傅世英的署名文章《创建伍连德纪念馆:我晚年最大的心愿》。全文如下:
岁月飞转,如今我已是88岁的老人了。我这一生经历过许多大事,但现在最让我牵挂的是纪念伍连德博士的事。
1943年,我毕业于教会学校盛京医大。1945年元旦到哈尔滨,在基督教教会的普渡医院从医。1952年,我从进修的北京协和医院回到哈尔滨,进入伍连德博士创办的,由哈尔滨医专成长起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从教。我已在哈尔滨生活、工作了60多年。
似乎我这一生注定要与伍连德博士的事迹相遇,被其感动,并在耄耋之年为其奔走、为其呼喊。
初知伍连德
我最初知晓伍连德是在盛京医大就学时,从老师的传授中知道了伍连德博士,就在中国东北这块土地上伍连德博士成为全球著名的防疫专家。老师对伍连德博士的赞佩深深地感染了我。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似乎渐渐远离了对伍连德博士事迹的记忆。
直到1995年,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那是在当年的6月8日至10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医科大学及上海市检疫局联合举办,上海医学会、医史学会承办了“纪念伍连德博士及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谈彬庸教授致开幕词,曾任中华医学会两届会长的傅连璋之子、上海医学会副主委傅维康教授作了题为“纪念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暨纪念伍连德博士”的报告。会上有30位专家学者宣读了论文。
他们从各个方面回顾、追忆和论述了伍连德博士在创立中华医学会、收回我国检疫主权、消灭鼠疫和编写中国医学史等方面重大贡献。
应邀出席会议的伍连德博士的女儿、侨居新加坡的伍玉玲博士在会上回忆了她父亲在祖国的主要工作及晚年在国外思念祖国之情。
会后,伍玉玲博士访问了北京和哈尔滨,受到有关单位的热烈欢迎。我当时担任黑龙江省民盟主委、省政协副主席,我代表省政协接待了伍玉玲博士,欢迎她来到伍连德博士曾长期工作过的哈尔滨,并宴请了伍玉玲一行。伍玉玲还将她亲手编辑、刚出版的大型《纪念鼠疫斗士伍连德博士画册》送给我。画册共185页,含照片310幅,其中213幅为伍连德博士在祖国办医院、防疫、检疫等活动的写照。这是非常难得的、珍贵的历史记录。伍玉玲在哈尔滨期间,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参观访问,与校长金铮共同回忆了伍连德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的光辉业绩。她还到道外区保障街参观了伍连德博士当年在哈尔滨创建的“东三省防疫管理处”旧址,也是伍玉玲的出生地。在旧址前,伍玉玲对陪同参观的保障校康校长说:“这是我父亲建的楼。”
从此,伍连德的事迹在我心中越来越丰满,伍连德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高大。一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海外华侨、一位190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个获得医学博士的华裔海外学子,其医术之精湛,对国家民族贡献之巨大,对世界影响之深远,都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值得学习、纪念。
人民建议书
我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早在1924年5就无比钦佩地写道:“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连德)博士一人而已……辽沈鼠疫事起政府乃置防疫公所于哈尔滨。”对伍连德的了解愈深,就愈崇敬,特别是当你面对他在中国和世界现代医学史上的地位、突出的贡献,以及他伟大的爱国情怀。1998年4月,我和纪树立教授(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秘书长)、张本教授(中华医学杂志学术委员会原主任)、诸懋午主任医师(哈尔滨市政协原副主席)等29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向哈尔滨市市长和市文化局提出建立“防疫泰斗伍连德纪念馆”的建议书。
哈尔滨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把我们的建议书报给时任哈尔滨市市长曹广亮,曹市长作了批示。哈尔滨市文化局为了落实市长的批示,派市文物管理站站长王起等人,到伍连德博士在哈尔滨工作过的东北防疫管理处旧址(道外区保障小学)调查旧址的历史沿革,研究房产档案。王起站长还请我、郑方、姒元翼、傅有铎四位医学、医史方面的教授专家到保障小学,对伍连德博士的工作旧址进行认定。认定的结果是:东北防疫管理处有两幢建筑旧址在道外区保障街。
一幢是原滨江医院,建筑时间为1922年;一幢为原管理处和鼠疫研究所,建筑时间在1926年以前。两幢建筑都是清水红砖墙面的俄罗斯建筑风格。
尽管建议书提出的“防疫泰斗伍连德纪念馆”没有变成现实,但建议书获当年人民建议特等奖,旧址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准备拆除的东北防疫管理处旧址变成了保护建筑。由于哈尔滨市政府各部门的努力及旧址的文物价值,1998年底被哈尔滨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角度被定为哈尔滨市三类保护建筑。经哈尔滨市申报,1999年1月10日,黑龙江省政府又将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同年3月10日,伍连德博士诞辰120周年之际,在旧址墙上安装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从纪念室到纪念馆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老师的研究成果,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源头是伍连德博士在东三省防疫管理处及其所属滨江医院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基础上,于1926年9月创办的滨江医学专科学校。伍连德为第一任校长。这是我国东北最早由中国自办的高等医学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认定1926年9月8日为建校纪念日。
2001年哈医大建校75周年之际,为纪念伍连德创立哈医大做出的杰出贡献,用伍连德博士大医精诚,报效祖国;筚路蓝缕,创业艰辛;力争主权,爱国情殷的宏伟业绩教育和激励师生,在哈医大校部大楼的顶层,建立了伍连德纪念室。同时,在哈医大图书馆前的广场上矗立了伍连德博士的半身塑像。塑像面向东方,塑像连同三层台阶上的基座高达4米多。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还出资10万元资助哈医大。
2004年6月,我会同王崇一(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卫生厅原厅长)等人在“人民建议书”的基础上,与哈医大党委书记姜洪池、校长杨宝峰、副书记梁万友等领导同志多次研究,并到道外区保障街东北防疫管理处旧址实地考察。考虑到哈尔滨市的困难,哈医大的校领导决定由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承担建立“伍连德纪念馆”的重任。
10月22日,我到泰国曼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拜访伍连德之女伍玉玲博士,会后,我于25日飞抵新加坡。26日,我与伍玉玲女士见面。伍玉玲女士很热情,带我参观了新加坡大学,请我在当地名流聚会的会馆用餐,还让我到家中作客。伍玉玲的住宅是一幢简朴的两层小楼,一进门迎面就见到伍连德的特写大照片,在二楼还珍藏有很多伍连德的资料,伍连德仍活在女儿的心里。
我向伍玉玲讲了哈医大决心办“伍连德纪念馆”,并请她担任馆长。伍玉玲非常高兴,表示要为“伍连德纪念馆”捐献文物,但担任馆长一事她推辞了。29日,我到吉隆坡参观了伍连德曾服务过的国立医学研究所。研究所图书馆有伍连德博士的照片,还保留了伍连德当年用过的办公室。
2004年底,制定了“伍连德纪念馆”建馆方案。黑龙江省文化厅批复同意建立,哈尔滨市道外区政府发展改革局同意在东北防疫管理处旧址修建“伍连德纪念馆”。同时成立了纪念馆理事会,理事长由哈医大校长杨宝峰担任。我作为名誉理事长担任与各方沟通联络工作,并把自己在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的办公室让出来,作为纪念馆筹备工作的办公室。尽管伍连德纪念馆的筹建工作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但也得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道外区领导的支持。终于在2006年9月8日上午,在东北防疫管理处旧址举行了伍连德纪念馆奠基仪式。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伍连德纪念馆开始建设表示祝贺。我作为奠基仪式上挥锹奠基人之一,衷心希望伍连德纪念馆早日建成,让伍连德的科学、爱国精神得到弘扬,让海外侨胞服务祖国的业绩永存,也实现我晚年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