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解析近3年全市“工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07-07-23 16:16:4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3日电 “我们有一个‘雀巢’就行了”,这是许多县(市)领导发出过的感叹。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晴雨表。透过近3年“工业企业50强排行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煅造“强企”。

  2006年全市工业企业50强排行榜中,共有双城、阿城等8个县(市、区)的12家企业和9家企业,分别入围“销售收入50强”和“纳税50强”企业行列。

  强中自有强中手

  2004年至2006年,各县(市、区)入围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0强企业分别为13户、11户和13户,强企数量稳定,但竞争强度不断加大。

  2004年至2006年,“销售收入50强”排名最靠前的是“双城雀巢”,销售收入分别为24.5亿元、21.4亿元和18.3亿元,排名分别为第5、第7、第9位。

  2004年,“50强”排名最低的是阿城“钢飞水泥”,销售收入2.03亿元,名列第48位。2005年排名最低的是尚志“帽钢”,销售收入2.51亿元,名列第48位。2006年,排名最低的是47位的双城“娃哈哈”,销售收入已达到2.89亿元。虽是第四十七八名的争夺,但门槛已抬高了三五千万元。

  竞争同样“惨烈”的,是“纳税50强”的评选。

  2004年至2006年,各县(市、区)进入“纳税50强”的企业分别为10户、8户和9户。其中,双城雀巢从2004年的3.3亿元税金、排名最高的第4位,逐渐降低到去年的1.17亿元税金、排名第14位。而阿城“松江钼业”,已从2004年0.77亿元税金,增至去年的1.7亿元税金,排名由当年的第14位升至最高的第10位。

  2004年到2006年,各县(市、区)进入“纳税50强”排名最低的企业,分别是阿城“哈尔滨锅炉厂平山分厂”(第49位)、阿城供电局(第47位)和“宾州水泥”(第44位),但税金已从“平山分厂”的1679万元,上升到“宾州水泥”的2773万元,两者相差已达千万元。

  地方财政靠强企

  各县(市、区)入围“纳税50强”的企业,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有的甚至是地方财政的“一根擎天柱”。任何一强打喷嚏,地方财政都会感冒。

  以双城“雀巢”为例,2005年和2006年两年税金之和,几乎与2004年持平。如果不出意外,双城“雀巢”的年税金可望在4亿元上下。那么,双城市2006年的财政收入就远不止5.6亿元。

  “葵花药业”是五常市的财政支柱,税金几乎占这个市财政收入的1/3。“葵花药业”近三年年平均纳税额为0.96亿元,如果与其年平均销售收入的4.68亿元相比,“葵花药业”是全市“纳税率”最高的企业之一。

  阿城区(市)一直以“全省第一县”自居,底气还在于工业。2004年,阿城入围“纳税50强”的企业有4户,分别是“松江钼业”、“西林阿钢”、“龙涤”和“哈锅平山分厂”,共纳税1.17亿元。2005年,阿城又有“松江钼业”、“西林阿钢”和“供电局”入围,共纳税2.39亿元。去年,阿城虽然仅有“松江钼业”、“西林阿钢”进入“纳税50强”,但其税金总额却达到了2.5亿元。3年纳税额分别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3.4%、39.8%和37%。

  强县要培植强企

  从县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工业50强排行榜是“龙头企业”间的强强对话,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出路在于培植强企,尤其是“财政和农民双增收”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4年,双城市进入“销售50强”的企业是“雀巢”和“娃哈哈”,去年又新增了一家“大庆油田南江公司”。同时,“南江公司”当年就以0.89亿元的税金跨入“纳税50强”。正是由于这些强企的存在和发展,才坚定了双城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决心。

  2006年宾县县域经济发展是全市最快的县份,同样得益于“强企立县”战略。3年来,这个县先后有“松铜实业”、“华龙面业”和“宾州水泥”入围“销售50强”,2006年又有“松铜实业”和“宾州水泥”入围“纳税50强”。

  2004年,呼兰有“黑龙江正大”、“新红钢”和“圣泰药业”入围“销售50强”。2005年,“圣泰药业”退出,2006年“新红钢”退出。而纵观3年的“纳税50强”,始终不见呼兰的企业,呼兰强区之梦尚待时日。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