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4日电 本月19日,12家在哈尔滨市销售乳制品的企业共同发布行业自律宣言:自23日起,这些企业在哈市市场销售的乳制品将结束捆绑、搭赠销售的行为,并取消降价、特价销售和低于成本价销售。
消息传出后,很多市民心生疑问:眼下正是鲜奶销售淡季,乳品生产企业在这个时候取消各种促销活动,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涨价的目的?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奶价,不是上涨而是回归
昨天一早,市民王女士在超市选购牛奶时不禁产生疑问:往年的夏季,都是鲜奶最便宜的时候,各乳制品生产厂家大打促销牌,超市里到处是‘买三赠一’、‘特价销售’的促销大战,为什么今天却都在按原价销售,是不是这奶价变相涨起来了?
昨天上午,记者在随哈尔滨乳品企业自律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家乐福大直店、世纪联华盛达店、世纪联华顾乡店等超市进行抽查时发现,前一天还在超市内大幅悬挂的“买五赠一”、“买四赠一”以及特价销售等大幅促销海报,如今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原价销售,伊利、蒙牛、完达山等220毫升零售价格均为1.1元/袋,以前捆绑在奶箱上的赠品奶也全被摘下。
据省奶业协会负责人介绍,23日是《〈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哈尔滨实施方案》实施的第一天,按照该自律宣言,在哈市所辖区域内,12家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将不再进行捆绑、搭赠销售,也不再进行低于成本的倾销行为。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此举的目的是解决一直以来各乳品企业“促销战”、“价格战”等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的问题,自律宣言只是取消了买赠、搭销等行为,并没有提高乳品销售单价,也就是说没有提高乳品的销售价格。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奶价不是上涨了,而是回归了奶制品真正的价值。
奶价回归避免“牛”蹈“猪”辙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行业自律的方式回归奶价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本地乳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长远利益。
据了解,进入“十一五”时期后,黑龙江省乳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据统计,去年黑龙江省乳业市场需求量增加了20%,而奶源供应增速不足10%,今年二季度增速仅为6%。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奶牛存栏数量增幅下降。截至6月末,全省奶牛存栏178万头,比去年增加5.6%,低于自然增长速度。这主要是由于乳业市场竞争加剧、秩序混乱、饲料价格上涨,奶农及加工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而奶价也长期处于低价运行状态。
某乳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奶牛饲养成本显著增高,以玉米为例,今年价格从每公斤0.9元上涨至1.6元,价格上涨了近一倍,但原料奶价格却依然保持在每公斤1.85元至2.15元之间。尽管费用都在涨,但乳品零售价却一直不涨,收购价格一直上不去,这是不正常的。如不及时控制,势必伤企、伤农。
“目前的现状已严重威胁奶源基地建设和奶业发展后劲”,哈尔滨乳品企业自律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吴和平昨天表示,如果再不采取行动遏止,奶业重蹈猪肉涨价的覆辙也为期不远。此次企业自律行为并非结成价格联盟变相提价,也不是行业价格垄断的行动,而是促使企业恢复到正常竞争的轨道上。据了解,12家奶制品生产企业通过规范市场销售行为后带来的效益,将用于支持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增加奶农的收入,以支持黑龙江省乳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