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6日电(孙理 记者杜筱) “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身患肺癌晚期合并多发骨转移,正在接受化疗的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骨科主任教授郝克强,仍然坚持每周出两次专家门诊。日前,他带病顽强地走上手术台,为一位顽固性剧痛的患者实施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为饱受剧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疼痛。
40多岁的张先生6年前因骶骨脊索瘤,在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骨科由郝克强教授主刀,实施了肿瘤切除术,术后还进行了放射治疗。术后第五年,肿瘤局部复发且多发,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在郝克强教授建议下,张先生接受了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半年后复查,复发的肿瘤得到了控制,但臀部和左下肢出现疼痛,而且日渐加剧,各种镇痛药用不多长时间就效力大减,他每日辗转在病床上,痛不欲生。他再一次找到了身患肺癌晚期合并多发骨转移,正在接受化疗的郝克强教授。郝克强经仔细研究后认为,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是有效的,肿瘤有所缩小,疼痛是肿瘤压迫和射线照射的共同作用,要想解决顽固性疼痛,必须实施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这种手术,多数医生别说做,连听也是第一次听到。看到郝主任那瘦弱佝偻的身躯,说几句话就上喘的虚弱状态,张先生只能用求救的眼光恳切地看着郝克强教授。郝克强决定带病上台亲自为张先生手术。
当手术暴露脊髓圆锥时,情况与术前估计大为不同,由于近一年半来多次接受硬膜外置管镇痛治疗,硬脊膜外腔严重充血粘连,打开硬脊膜,见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同样充血粘连。郝克强教授仔细分离和辨认几十根粗细差不多的马尾神经,反复三遍确认后,利落地切断预定要切断的神经根。此时大家注意到,郝老师的脊背上已被汗水湿透,他尽量不说话,把所有的精力和气力都用在手术上。大家都听到了郝老师气喘吁吁的呼吸声,众口一声地劝他离开手术,郝克强仔细地检查了术野,又嘱托了几句,才疲惫地离开手术台,瘫坐在凳子上……
术后第二天,张先生醒来后顿感疼痛消失,周身十分轻松。经过十来天的休养,张先生恢复良好,拆线出院了。
郝克强简介:
郝克强教授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骨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是治疗癌症的医生,同时又是一名癌症患者。身患癌症,他仍坚持工作,为病人带去健康与幸福。在他留下的特殊遗嘱中,详细列举了自己的病情,注明解剖自己遗体时的注意事项。他从事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0余年,始终坚持“以高尚医德立身,以高超医术济世”的原则,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累,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广泛尊重与赞誉。2007年2月6日,被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评价为“医德医术两高的医务工作者”的郝克强教授获“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荣誉称号,成为2006年度全国十位先进医疗卫生工作者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位入选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