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7日讯 昨天,记者从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据7月25日统计,全省受旱面积由10天前的2210万亩急剧增加到3220万亩,东部三江平原也由1700万亩增加到1997万亩。全省重旱面积1713万亩,绝产面积111万亩,受灾最重的集贤县绝产面积达50万亩,桦川县32万亩。
由于干旱,农作物营养生长提前结束,受旱的大豆根植株矮小,过早开花到顶,下部叶片和豆荚已经干枯,只剩顶部2、3个豆荚;玉米植株因旱过早抽雄,但没有及时出穗,雌雄不同期无法授粉而绝产;马铃薯结薯只有2-3个,绿秧已变成黄枯,结实停止生长。旱灾造成的减产甚至绝产已成事实。
各种条件十分不利,关键指标屡创最低值。
一是主汛期极度少雨历史罕见。黑龙江省受高压控制,从6月初至7月下旬,该省东部的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连续50多天干旱少雨;三江平原地区降雨与历年同期相比,6月份少68-82毫米,7月份少75-100%,为有记录以来最低。
二是缺墒十分严重。地块干土层达20厘米以上,是三江平原在汛期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现象。由于土壤板结、硬化,一次20毫米降雨过程,仅土壤表层3-5厘米得到了湿润,水分渗透不到作物的根系,中间有干土夹层,缓解旱情作用有限。
三是江河断流、水库干涸,松花江水位创新低。蚂蚁河、倭肯河、呼兰河等中小河流断流。汤原县23条河流有14条断流。全省有58座小水库干涸。松花江佳木斯水位比历史同期最低水位还低0.33米,导致松花江下游沿江灌区提水困难,只能采取部分开泵、轮灌、补水井补水办法力保水田。
非旱区发生大旱历史罕见,抗旱难度大。当前全省有36个县市(区、局)发生旱情。其中依兰、双城、桦南、汤原、桦川、佳郊、同江、富锦、集贤、爱辉、逊克、讷河12个县受旱面积接近或超过100万亩。三江平原抗旱工程基础条件差,属雨养农业区,除水田有少量补水井外,其它抗旱水源工程非常少,在缺少水源条件下,实施应急抗旱措施困难大。
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底之前,东部地区仍无明显降雨过程,旱情将进一步发展,绝产面积继续增多,灾情加重。目前,中西部地区旱象开始抬头,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哈尔滨等地温度达32-36度,如果持续高温,全省受旱面积将急剧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