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商务部:发挥区位优势 实现互利共赢
2007-07-27 14:31:38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仲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8日电 于7月25-26日在佳木斯举行的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上,两国毗邻地区经贸合作成为各方官员、专家、学者、工商界等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凌激在其题目为“发挥区域优势 实现互利共赢”的主旨报告中指出:中俄边境地方间贸易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合作形式已呈现出可喜的多元化局面,尤其是双方地方间合作热情高涨逐渐脱离边境毗邻地区的局限,中俄边境地方合作已经成为双边合作的重头戏,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日益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取得快速发展。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3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205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全年有望超过4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是俄第四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则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双方投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技术合作蓬勃发展,能源、高科技等领域的一批大型合作项目陆续启动,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在总结目前中俄经贸合作现状时,凌激指出:中俄经贸合作已占全国边境贸易合作的半壁江山。近年来,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总体发展良好,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贸易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从1982年双方恢复边贸时的1000万美元迅速发展到2006年的70亿美元,在双边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也由1.5%提高到21%,占中国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比重40%以上。今年1-4月达到25.1亿美元,同比增长9%,占同期双边贸易额20%,占全国边贸比重升至49%。中俄边境地方合作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是合作形式趋向多元化。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已从单一的日用消费品和原材料贸易,逐步扩大到木材加工、工程承包、资源勘探开发、来件装配、农业种植和养殖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木材加工、房地产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成为新的合作热点。其三是合作地域不断扩大近年来,双方地方间合作热情高涨,已逐渐脱离边境毗邻地区的局限,中国的广东、山东、浙江、上海、四川等沿海和内地省区,以及俄罗斯斯维尔德罗夫斯克州、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伏尔加格勒州、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中部、南部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在不断积极加入合作行列;双方已有近70对省、州和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有利地带动了两国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谈到双边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凌激指出,虽然双方经贸合作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中俄边境贸易仍然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和资源密集性产品为主。中国对俄罗斯边贸出口商品以服装、鞋类、果菜、日用百货等轻工和日用品为主,机电产品比重有所上升;进口仍以原木、原油、化肥、纸浆、冻鱼等初级产品为主。相互投资规模不大,合作主体以个体和中小企业为主,中方在产业、技术、资金、人员方面的优势,以及俄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同时,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尚待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俄有关部门对俄公民赴中国边境口岸旅游购物,在过境次数和携带货物重量方面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措施,客观上造成边民互市贸易区内交易额下降。此外,两国政府1998-1999年关于简化俄方公民进入互贸区中方一侧的手续的换文也尚未落实,影响了互贸区的贸易往来。

  两国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也需加强统筹规划

  在谈到关于加大同俄远东地区合作时,凌激称:中方将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两国边境地区企业开展木材深加工、生产组装、农业开发、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带动合作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扩大对俄远东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同时他建议:

  一是尽快制定两国毗邻地区合作发展规划。建议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主管部门积极探讨商签有关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政府间文件,以法律基础的形式为两国边境地区间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做出总体规划,推动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边境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等合作上一个新台阶。二是继续加强中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及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建议尽快修建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洛古河-波科洛夫卡和东宁—波尔塔夫卡公路大桥等项目;尽快商签修建同江—下列宁思阔耶铁路口岸大桥的中俄政府间协定草案。目前,俄罗斯政府也正在制定有关规划,将在今后6年从联邦预算中拨出约140亿美元用于远东和西伯利亚基础设施建设,中方可积极参与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港口、道路、桥梁、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主要加强对已建立的三对互市贸易区: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和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建设。研究在互市贸易区基础上建立跨境工业园区,鼓励和吸引两国企业投资办厂,开展生产加工合作,实现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的结合。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