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0日电 7月15日,《京剧<红灯记>的故事原型在我省发现》被媒体刊发后,引起了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许多人打来电话发表自己的意见。
17日,省政府办公厅办公自动化处调研员、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多年研究的王晓兵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他告诉记者,有关《红灯记》发生地的说法很多,这些年先后出现过吉林说、五常说、龙江说等,这些说法缺少依据,都有牵强附会之感,而且使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也并不是很难,那就是要忠实于原著。“由于《红灯记》是一个文艺作品,其发生地点的推测,只能作为故事的背景,并且一定要尊重原作者的意见。”
那么,《红灯记》的故事究竟发生在哪里呢?
现代京剧《红灯记》如是说
王晓兵告诉记者,1965年2月,《红旗》杂志第二期首次发表了由翁偶虹和阿甲根据上海爱华沪剧团同名沪剧剧本改编的京剧现代戏《红灯记》剧本。这个剧本对《红灯记》故事的背景和发生地点,做了如下交待:
第一场“救护交通员”,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地点:“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深秋之夜。东北龙潭车站附近铁路扳道处。”
剧中人李玉和的第一个唱段:“手提红灯四下看,北满派人到龙潭。时间约好十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
第二场“接受任务”中,交通员交待任务时的一句台词:“我是……北满……派来的交通员,这是一份……密电码,快……快把它传送北山游击队……”
鸠山唱:“铁骑踏遍松花江,好把骷髅盛酒浆。”
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李玉和:“懂!三江四省就数我闺女好啊!”(其中的“三江”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四省”指当时东北的行政区划)
第六场“赴宴斗鸠山”。鸠山的台词:“好不容易见面啦,你还记得吧,想当年咱们在哈尔滨老毛子铁路上混饭吃的时候……”
从现代京剧《红灯记》公开发表的第一个剧本中可以看出:《红灯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的北满(即黑龙江省),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龙潭车站”。但是,在黑龙江省并没有“龙潭车站”这个地名。“龙潭”在哪里呢?
电影《自有后来人》如是说
现代京剧《红灯记》是根据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的。1962年9月,《电影文学》第九期刊登了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又名《红灯志》),作者是沈默君和罗静。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清楚而又明确地交待了故事的发生地点和背景。
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的第一场第三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龙潭车站”。剧本第二场第一景,两次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龙潭城”和“龙潭车站”。
剧本的第一场“红灯”的第四景,写到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与王警尉(王连举,“警尉”伪满官名)接头时的对话:
王警尉吸着烟,悄声地问:“没来?”
李玉和摇摇头。
王警尉声音压得很低:“在哈尔滨给卡住了?”
剧本的第一场“红灯”的第五景,通过日本宪兵队队长鸠山的台词,直接说出了故事发生的具体背景:
鸠山放下电话,缓缓地说:“这个跳车人,是共产党北满机关的交通员!他身上有一本非常重要的密电码。”“这密电码是送给北山游击队的,游击队有了电台,就等着这本密电码。”“哈尔滨司令部要我们劫住这本密电码。我们当然不能让这份密电码落到游击队手中。”
1963《电影文学》第九期刊登了《自有后来人》的电影剧照,注解写到:“影片是描写东北铁路工人抗日斗争的故事。李奶奶、李玉和与李铁梅——本来不同姓的三代人,为了保卫党的重要
文件,在狱中向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以上可见,《红灯记》的原作——电影《自有后来人》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为背景的,故事发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以北的地区。但是,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北并没有“龙潭城”和“龙潭车站”这个地名。“龙潭”在哪里呢?显然,《红灯记》故事中的“龙潭城”和“龙潭车站”是作者虚构的。
文艺评论者如是说 1962年《电影文学》第十二期在“读者栏”中刊登了沈鸿鑫、陆稼林的文章——《试谈<自有后来人>的不足之处》。文章对《红灯记》的原作《自有后来人》发生的时间和创作背景作了如下分析:“《自有后来人》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根据剧本提供的线索,大概是在1938年左右(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时,李铁梅才两岁,而现在她已是个十七岁的少女了)。”
王晓兵认为,“沈鸿鑫、陆稼林的文章,为我们分析《红灯记》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和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红灯记》是发生在东北的故事。二、《红灯记》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1938年。”
“第一铁梅”云燕铭如是说
据王晓兵介绍,1962年,哈尔滨市京剧院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了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编剧史玉良、王洪熙、于绍田,导演史玉良,由著名京剧演员云燕铭扮演李铁梅,梁一鸣扮演李玉和,赵鸣华扮演李奶奶。由于云燕铭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的第一个扮演者,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现代京剧“第一铁梅”。此剧公演一百多场,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王晓兵当年采访中国文联全委、黑龙江省京剧院首席顾问云燕铭时,云燕铭介绍,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为了改好、演好这出现代京剧,当年,剧组还到过北安、龙镇、黑河等地体验生活。编导和演员们不仅与铁路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详细了解了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如服饰、土炕等等。在体验生活过程中,他们了解到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东北人民的苦难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史,以及地下工作者和革命群众的“反满抗日”活动。一位老铁路工人还把一盏伪满时期用的方形铁路信号灯,送给剧组作道具。
根据云燕铭介绍的史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哈尔滨市京剧院在改编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时,是以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作为故事发生地的。王晓兵认为:《红灯记》中的“龙潭”与黑河市的龙镇谐音(在北安——黑河铁路线上,现属五大连池市),龙镇很可能是《红灯记》故事地点的原型。
结论:发生地应在北安附近
通过对电影《自有后来人》到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和样板戏《红灯记》的创作过程研究,王晓兵先生得出如下结论:《红灯记》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缩影,是以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北满部队进行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以中共北满省委地下交通员送密电码为线索,反映铁路工人一家三代人献身抗日斗争的文学作品,发生地应在北安附近,具体有可能是龙镇。
一、《红灯记》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缩影。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提供的线索,提供了李玉和一家的经历:1910年左右,李奶奶的丈夫李师傅曾在“奉天府东清铁路当烧油工”(东清铁路即东北的中东铁路,奉天府即沈阳市)。1918年以后,中东铁路(南满)被日本强占,李师傅一家迁居关里,在郑州江岸机务段当检修工。李师傅身边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张玉和,一个是陈志兴(铁梅的父亲)。1923年2月(民国十二年),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成立总工会,号召全线工人罢工。在罢工斗争中,李师傅和铁梅的父亲英勇牺牲了,当时铁梅才两岁。在革命斗争中,李奶奶、张玉和和陈铁梅三个不同姓的三代人,组成了新的革命家庭(均改为姓李),又闯了关东。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李玉和在哈尔滨以铁路工人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到1938年,李铁梅正好17岁。李奶奶一家相继生活在沈阳和哈尔滨,这两个城市曾经是中共满洲省委的所在地,从而证明:《红灯记》反映的是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
二、《红灯记》描写的是以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北满部队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哈尔滨以北的铁路沿线,即北满地区。1938年深秋,日军对中国共产党在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地区建立的抗日游击区进行了疯狂的“三江大讨伐”。为粉碎敌人的大讨伐,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北满抗联部队进行西征。于是,北满抗日联军的六军和三军部队从下江地区,翻过小兴安岭,西征到松嫩平原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为配合这次军事行动,中共北满省委派交通员将密电码送给地下交通站,再转送给在黑河、绥化地区坚持武装斗争的抗日联军游击队。《红灯记》的创作具有历史的真实性。
三、密电码是贯穿《红灯记》故事的一条线索,敌我双方围绕密电码展开斗争。由于出了叛徒,敌人获得了线索。我地下交通员乘火车从哈尔滨到地下交通站的途中,被敌人追捕打伤。由于王警尉的叛变,使李玉和与李奶奶暴露身份。日本宪兵队队长鸠山原是中东铁路哈尔滨铁路医院的外科医生,曾给铁路工人李玉和看过病。鸠山利用“旧相识”请李玉和“赴宴”,企图收买李玉和。李玉和经受了敌人软硬兼施的考验,誓不投降。李玉和与李奶奶在监狱壮烈牺牲。敌人企图“放长线,钓大鱼”,把李铁梅放回家。李铁梅继承革命遗志,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终于将密电码送交抗日游击队,完成了任务。“东北抗联交通员机智勇敢、英勇献身的故事,地下工作者在监狱里宁死不屈的故事,在黑龙江省群众中早已广泛流传。伪满时期北安监狱是该地区最大的监狱,可设想李玉和与李奶奶就牺牲在北安监狱。”
四、黑土地孕育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为他们创作《红灯记》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红灯记》的原作者沈默君在北大荒生活多年,黑龙江和东北的历史为他创作《红灯记》提供了生活的源泉。云燕铭等为把《红灯记》搬上京剧舞台,塑造了现代戏《红灯记》中的英雄形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因此,《红灯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是黑龙江的宝贵财富!
“《红灯记》不仅反映了黑龙江人民的斗争历史、民族精神和革命气概,也凝聚了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劳动和心血。如何利用安——黑河铁路线上(现属五大连池市),龙镇很可能是《红灯记》故事地点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