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王世恩:一生一世念党恩
2007-08-01 06:06:0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陈日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世恩

 东北网8月1日电 题:一生一世念党恩

 战场上,生与死的考验;北大荒,困苦与退缩的考验;地方工作,钱与权的考验;市场经济,得与失的考验……面对这些考验,王世恩始终坚定信念,无愧于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

  王世恩,1930年5月25日出生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一个大山沟里,1948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6月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居住于我省方正县会发镇。

  

   身经百战 战功赫赫

  在解放战争中,王世恩经历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后,又参加了解放广西、解放云南和凤凰山、雪峰山、乌龙山的剿匪战斗。在每次战斗中,王世恩都不怕牺牲,奋勇杀敌。据王世恩老人讲,当时战斗条件非常艰苦,缺粮少米已经习以为常,战士们有时要饿着肚子战斗。而且他们还时常缺衣少药,有病痛时只能强忍着。在解放云南的战斗中,他和战士们往往半年都不能洗澡和换衣服,很多战士的身上全是虱子,奇痒难耐。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臀部和左肋,经过简单的包扎处理后,他继续投入到了战斗中。

  1950年,王世恩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在飞机的轰鸣、炮弹的爆炸、烈火的燃烧中,王世恩亲眼看到亲密的战友在一瞬间倒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来不及擦干眼泪的王世恩将悲痛化作力量,视死如归,与敌人做着殊死搏斗。多年以来,王世恩英勇顽强、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立下了赫赫战功,共获得12次大功、15次小功。

   建设祖国 无怨无悔

  1958年,即将转业的王世恩参加了开垦北大荒的艰苦工作。那时候垦荒条件非常艰苦,住在地窖里,粮食不够吃就吃野菜、树叶等,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冷难耐,整天干着上山抗木头、挖壕沟、人拉犁的重体力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王世恩依然积极劳动、干劲十足,并且处处带头,连续多年被评为垦荒模范。

  1963年,王世恩转业后被分配到方正林业局,在看山护林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他把山林和树木当成自己的亲人和孩子一样精心看护,无论是在检查站还是做护林员都是铁面无私,谁超标放一棵树在他这里都别想通过。一年冬天,王世恩在巡护时发觉林子里有拉锯声,仔细查找,见一个小伙子正在伐树。他上前制止时,遭到小伙子的强烈反抗,小伙子把王世恩绑在树上说:“叫你乐意管闲事,冻死你!”说完扬长而去。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冬里待了三四个小时,王世恩才被一个老人救了下来。

  都知道王世恩不怕硬,有人就来软的,但王世恩从来不受诱惑,几十年间他拒收贿赂六七万元,保住了几十亩的林木资源。王世恩说:“我是从战场上走过来的,我的战友为了保卫祖国,牺牲了生命,我们活下来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把这用鲜血换来的一草一木守住呢!”

   散尽家财 无私奉献

  1987年,王世恩退休了,不习惯清闲的他每天除了捡废品,还学起了文化知识,慢慢地他能看报纸了。通过报纸他看到还有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看不起书,王世恩决定帮助他们。从此他起早贪黑捡废品,只为积攒更多的钱,救助更多的面临失学的孩子。十几年间,他用养老金、捡破烂的钱资助战友的孤儿大学生1名、中学生2名、小学生24名,同时还买书、捐书9000本,总计人民币10万余元。被救助的孩子除了本地的,还有太行山、沂蒙山、雪峰山区的,甚至还有西藏的。而他自己却家徒四壁,身无分文。如今王世恩居住的房子还是政府部门提供的,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都没有,但是他却无怨无悔。

  如今年过七旬的王世恩患有胆结石、前列腺炎、神经衰弱等多种病症,但是他却始终坚持照料一些困难的战友。老复员军人侯占青身患疾病,生活困难,王世恩经常去看望,问寒问暖,常送给他一些衣物、鞋袜,就连自己心爱的军大衣都送给了他。老军人于永录同样也是疾病缠身,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王世恩经常去看望他,给他一些帮助。

  1998年发大水,王世恩拿出了自己积攒的1万元捐给湖北灾区;2003年“非典”期间,他捐出了3000元;“天保工程”他捐助了1000元;“马永顺奖励基金”他捐助了1300元;东南亚海啸他捐助了200元……2001年,王世恩老人还与哈医大签订了捐献遗体的协议。老人平静地说:“希望能对医疗事业和需要移植器官的人有些帮助。”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