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日电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60%,这60%人的用药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大问题。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农民药匣子可以说是家庭的急救箱,从它所承载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对健康问题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那么,农民的药匣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他们平常都在吃什么药,这些药是不是真的可以缓解他们的病痛?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记者专程奔赴到农村,到农民家中去进行了一番调查。
止痛药成了“万能药”
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五星村宫昌华吃的降压药有两种,一种是4元一瓶的,一种10元一瓶的,为了省钱又治病,她自己把两种药混着吃。多数农民家里就准备一种药——止痛药。村民把它当成“万能药”,头疼、胃疼、腰疼都吃它。
宫昌华家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五星村的主路边,记者去采访时,正好看见了在自家的小院里干农活儿的她。记者向宫昌华说明了来意,提出想看看她家的药匣子。她说记者是问对人了,她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好,长年吃药,这儿就属她药多。说完她转身从屋里捧出了她的“药箱”。其实那是一个鞋盒,各种不同门类的药都被杂乱地挤在了里面,有消炎利胆片、氨咖黄敏胶囊、冠心苏合丸、头孢氨苄片,甚至还有一瓶钙片。她对记者说:“这其中比较贵的药都是我到城里医院看病时,医生给开的药。乡下的人大部分都不富裕,我老伴得了感冒都挑最便宜的速效伤风胶囊吃。我每年吃药都要花掉四五千元钱,家里能有多少钱啊”。她吃的降压药有两种,一种是4元一瓶的,一种10元一瓶的,两样混着吃。她无奈地说,就是为了省钱又治病,她才想出了这么个主意。尽管这种做法不恰当,但宫昌华的用药安全意识还是有的。她说,她买药都要去正规的药店,药贩子手里的药再便宜她也不会买,而且买药的时候她一定会仔细查看药品的生产日期。
农民宫昌华向记者介绍她药匣子中的“存货”。记者 苏强 摄
相比之下,记者去肇东调查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肇东五里明镇的袁云珊说,她家里也没有什么药匣子,家里人不怎么得病,所以也没准备什么常用药。想了半天,袁云珊说,家里就一种叫“安乃近”的止痛药,两分五一片,家里的人要是哪里觉着不得劲儿了,就吃它。
今年57岁的贺桂贤说,她就吃点4元一瓶的降压药,家里还有点止痛片、土霉素,再就没别的药了。止痛片啥病都管,屯子里人都吃它。同是在肇东市五里明镇住的王凤芝老人说,她家常备二种药,一种是心得安,1元钱一瓶,管心脏的;另一种就是乳酸菌素片,一块五一袋,管消化的。肇东市卫生局副局长何景江听了说:“像她这样的人家就算是在用药方面肯花钱的了,一般情况这边的农民家里就准备一种药——止痛药”。这里的人把它当成了“万能药”,头疼、胃疼、腰疼都吃它,这个“安乃近”恐怕是这里最常见的家庭用药了,几乎家家都在用它。
不当用药令人忧
用药方式不当给健康状况埋下许多潜在的危机。心得安这种药好用而且又便宜,是非常适合放在《农村基本用药目录》中的一种药。但并不是所的心脏病患者都可以吃这种药,心得安对支气管引起的心脏速率减慢、心动过缓的病人会产生雪上加霜的后果。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农民的用药方式为他们的健康状况埋下了许多潜在的危机。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肾脏内科主任王莉说,长期吃止痛药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用药习惯,这样不仅会掩盖病情,贻误治疗时机,甚至还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过多服用止痛类药物会导致镇痛肾,引发间质性肾炎,而且由这种肾炎引发的尿毒症也不在少数。临床病例显示,20%至30%的肾衰竭都是由乱吃药造成的。
另外,将价格较贵的药与价格便宜的药混在一起吃的做法也是不正确的。王莉说,比如降压药,价格较高的降压药可能是一种长效缓释药物,它可以保护心脑肾不受损伤。而价格较低的降压药则可能是迅速让患者的血压降下来。将两种药混在一起使用,不利于病情稳定,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病情恶化。
农民自己诊断、自己买药也是农民用药安全的一个不利因素。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兼心内科主任李为民说,农民用药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一定要仔细地看好药品的说明书。心得安这种药好用而且又便宜,是非常适合放在《农村基本用药目录》中的一种药。但并不是所的心脏病患者都可以吃这种药,心得安对支气管引起的心脏速率减慢、心动过缓的病人会产生雪上加霜的后果。
很显然,能为农民把好用药这道关的只有医生。王莉说,巡回医疗活动中,她曾经多次下乡,她发现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兽医给人看病人的情况。近年来城乡医疗人才的供需矛盾一直在日益激化,城市医疗人才过剩,而乡镇医疗人才奇缺。她建议要让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下到基层去,像开展支教活动一样去开展支医活动。对于有助学贷款的贫困生,政府也可以考虑根据他支医时间的长短来减免助学贷款的额度。这样可以达到双赢,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基层见到各种各样的急症、危症、重症,将自己培养成一名有经验的全科医生;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农民就医难、用药不当等方面的问题。
假药过期药流入农村
全省各地市实行责任区分片包干的层级管理制度、定期巡检制度和跨地区交叉互检制度,对农村药品市场进行长效监管。重点在制度和机制上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对有功人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药品监管的积极性。
除了用药不当之外,假药也是农民药匣子中的危险因素。
肇东市太平乡卫生院院长侯宝玉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个农民来这里要买利菌沙。一听我们药局的价格,他就急了:“怎么卖这么贵?我在外面花10元钱就买了一盒。”侯宝玉说:“这怎么可能,我们进价还需10.5元呢。我就看了看他上回买的那盒药,结果发现那是盒假药,而且还是过期的。”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建国村村委会副主任庄宏伟也向记者反映:到村里卖假药的人特别多。前一阵村里还来过一伙卖假药的,第一天在屯里的广场上免费给人看病;第二天就给人开药,让村民拿药免费试吃;到了第三天就开始卖药;卖了一两天药之后,这伙人就撤走了。有的村民吃完了药,认为没到一个疗程,还想接着再买,于是就按药盒上的号码,给厂家打电话。结果厂家说根本没生产过这种药,村民这才知道买的是假药。
近日,我省刚刚破获了一起重大制售假药案,记者在现场看到了被缴获的吗丁啉、安瑞克、通心络胶囊等假药,它们与真药的外包装几乎一模一样,厂址、电话、功效都印制得很详细,仅凭外包装根本难辨真伪。参与这个案子侦破的侦察员、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盖玉强告诉记者,这些药一大部分都在省内的县乡镇卫生所销售。
针对药品监督空白点多、制售假劣药品活动猖獗的现象,省食品药品督监局也拿出了对策,那就是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和药品供应网。据省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市场监督处副处长郭欣介绍,在监督网方面,全省各地市实行责任区分片包干的层级管理制度、定期巡检制度和跨地区交叉互检制度,对农村药品市场进行长效监管。重点在制度和机制上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对有功人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药品监管的积极性。2006年全省每个地市都配备了药品快检车,农村药品检验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药品供应网方面,我们鼓励支持有实力、讲诚信的药品经营企业向乡村延伸经营网点,开展药品集中配送、连锁经营。一些大型连锁药品零售机构进驻乡村,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医药市场封闭、垄断的落后状况。
到2006年底,全省已实现了“两网”的县乡村全覆盖,不仅强化了农村药品的监督管理,净化了农村药品市场,而且使全省农村药品质量更有保障,药品价格更趋合理。2006年黑龙江省农村假劣药品案件较2001年下降了69.2%;农村药品抽验不合格率从2001年的31.2%下降到2006年的6.9%;农村药品终端供应价较2001年平均下降30%,有的品种降价达50%以上。郭欣还说,他们更希望农民自己能够增加维权意识,所以他们在全省大部分县(市)设立了乡村宣传板,公示区域监督员姓名、联系电话,农民与监管人员有了联系平台。
城里的医生下乡义诊。记者 邱成 摄
关注农民安全用药
数据
据统计,我国30%的城市人口消费95%的医药商品,70%的农村人口仅消费5%的医药商品,然而,近80%的假劣药品案件和不合格药品都发生在农村。用药情况:使用中西成药的卫生室有150个,占43.47%,品种数平均为184.6种;中药饮片使用的82个占18.7%,品种数平均138种;使用处方的比例76.5%,正规渠道购药比例为30.7%,个别村卫生室用药品种最多为380多种,最少用药不到20种。农民有病首选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占90%以上。个体诊所、村卫生室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80%左右。但从当时卫生行政和药检部门的执法检查情况看,存在假、劣药、过期失效药问题的卫生室占38.3%。
建议
希望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药监、卫生、公安、物价、工商等部门能形成携手联动执法机制,加大打击假劣药品的力度。
药物的安全有效依赖于药品的质量。流通领域的不正常营销手段和医院管理中的不正当激励机制,对伪劣药品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需要大力拓宽农村用药的供应渠道,引导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战略转移”,到农村办店建点,从而改变农村医疗机构长期垄断药品销售的历史。增设非处方药销售点,形成经营企业与医疗机构相互竞争的市场经济格局。
技术主管部门可采取专题讲课、专家上课、上门送课、综合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向农村的医药从业人员传授专业知识。对乡村医生实行考核上岗,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的临床用药指导;凡药品从业人员均需接受药监部门的专业培训。
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新闻、印发材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广大群众的用药知识,使他们明白自己在药品交易中的权益和义务。这样,才能使农民群众知法维权,维护农村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农民兄弟的用药安全、有效。
措施 药品零售连锁店进村屯
让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进村屯,让医药诊所一所两用,开辟医药联手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的新途径……省食品药品监督局正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从流入农村市场的药品源头上净化农村药品市场。
记者从省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市场监督处了解到,这些做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培育和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城乡一体化连锁经营。鼓励支持有实力、讲诚信的药品经营企业向乡村延伸经营网点,开展药品集中配送、连锁经营。截至2006年8月底,全省共开办药品零售连锁企业91家,设立连锁门店2812个,其中乡村(镇)门店1567个,占总门店数55.73%。
二是借助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拓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利用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分布面广的优势,实行商卫联合、医疗诊所“一所两用”等模式,以县(市)药品批发企业为药品配送平台,通过集中代购、统一配送的方式,保障农村药品质量。2006年底,全省药品配送进乡比例为85%,进村比例达67%。
三是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便捷优势,降低成本,延伸药品配送网络。一些药品经营企业与省、市邮政部门进行股份制合作,借助邮政部门的营业用房仓储、运输、信息和结算等便利条件,在县乡设立连锁药店,进行药品集中配送。不仅降低网络建设的投入,还实现配送网络有效延伸。
四是探索医药分业模式,开辟医药联手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的新途径。将乡镇卫生院或村级卫生所原有封闭式药房改造成开放式药店,并使其加盟成为连锁企业的门店,实行统一配送药品。一些地区农垦管理局和药监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将当地农垦医院药房改造成为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实行医药分业管理,既保证群众用药价格合理,又在医药分业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五是借助农村供销社及医疗、计生机构设立药品专柜。由于有些农村地处偏远、人口数量少、购买力不强,药品经营企业难以单独设立零售门店。为保障这些地区农民的用药安全,各地市采取在供销社或村诊所、计生站设立药品专柜的方式解决当地农民用药问题。目前,全省设立OTC连锁专柜1077个。
这些做法促进了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在药品购进渠道上,配送能力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诚信度高的药品批发企业,以县(市)药品批发企业为药品配送平台,通过直配制和代购制等形式,实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个体诊所购进药品的集中配送,保证了药品的质量,降低了药品购进成本。同时药品经营连锁企业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资源,与农村医疗、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药房合作,在诊所内设立药品经营连锁门店或连锁专柜,实行“一所两用”。这样不仅降低了药品经营连锁企业在乡村开办门店的成本,而且弥补了诊所药品品种少的不足,实现了医药合作的双赢。本报记者赵宇清
链接
药品过期失效都会产生有害物质
“药品过期失效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农民应该尽快增加用药意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省医院南岗分院综合门诊科魏宪和主任焦急地说。
农民一直认为过期药只是药效降低,无所谓,照吃不误,尤其是中成药,认为中药没有过期一说。对于这一看法,魏宪和主任给予了说明:有的市民认为药过期了,本来说明书吃一片我就吃两片,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想法,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不管西药还是中成药,只要过期都是劣药了。像家庭比较常备的感冒药,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含有对乙烯氨基分,这类药失效后如果再服用它,对肝肾会有损害。药品过期失效都会产生有害物质,轻的是上吐下泻,重的会损害肝肾。甚至会产生毒性,可能还会危及生命。
许多人认为保质期内的药品都是安全的。魏宪和介绍说,有些药品在正常有效的期限内如果保管不当,也会造成药品失效。譬如眼药水,很容易被细菌感染,开封十天后就不能使用了,最好冷冻储藏。像片剂就会变成花斑片,糖浆会出现混浊,眼药水会出现絮状物,有些病人家里还存放粉针剂,如果粉针剂药粉抖不开了,就不能用了。像抗生素中红霉素,四环素,维生素,这些药更要避光。一遇光容易产生分解,产生氧化物质。还有一个就是要干燥,药品不能装在纸袋里头,也不要装在塑料袋里头。像阿司匹林,如果没有干燥保管,很容易吸食水分,变成水杨酸和醋酸,这时候再去吃它,就会对胃刺激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