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6日电 题:为现代农业编织一张服务大“网”——关于巴彦通河创建三农服务体系的调查
如何让农民买上质优价廉的农用物资,为农民提供便捷满意的服务,杜绝假种劣肥,减少坑农害农事件发生,推进农资市场规范化管理,是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解决的难题。
2006年,巴彦县、通河县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资大市场和“三农服务中心”,实行农资购销、信息咨询、专家指导、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条龙服务,有效破解了农民购买质优价廉种肥难、良种新肥新药入户难、农资市场管理难等诸多难题,为发展现代农业编织起服务网络。
一项便民利民为民的新探索
据了解,巴彦县和通河县都是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农资批发大市场和“三农”服务中心,实现了政府不掏钱也能办实事、办好事的目的。巴彦县佳农农资综合有限责任公司牵线,引来黑龙江省龙联经贸公司,巴彦县供销社以闲置的化肥库作为建设新市场的场址,三家共同投资1560万元兴建农资批发大市场。目前,已有50户经销农资商户入住市场,经营业户旺季日销售额达300万元左右。
据介绍,巴彦县和通河县都是通过创办市场、集中经营、统一管理的农资经销新模式,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无序竞争向公平竞争、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的转变,而且在建立完善运营机制上下功夫,确保批发大市场建成后商户留得住、人气聚得旺、品牌叫得响、信誉过得硬、农民信得过。两个批发市场都设立了投诉服务窗口和投诉举报电话,农民对购买的农资商品数量、质量有异议,可以随时投诉,现场工作人员就地解决,及时、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巴彦县和通河县都在生资批发大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了集生资购销、信息咨询、专家指导、科技培训、测土配方五位一体的“三农”服务中心,让农民在购买农资时就能得到一站式、系列化服务,改变过去农民需要服务不知找谁、咨询信息不知问谁、农资质量出了问题不知告谁的局面。
到目前,两个县的三农服务体系取得农民满意、业户高兴、市场兴旺、政府管理得到加强的好效果,完成了一项便民利民为民的新探索。
一个破解难题的实举措
市农委的一份调研报告中认为,巴彦县和通河县创建农资批发大市场和“三农”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农资市场上的诸多难题。
一是有效控制了假冒伪劣,解决了广大农民购买质优价廉种肥药难的问题。农资批发大市场的创建,经营业户在市场内集中经营,改变了原来农资分散销售价格混乱的局面,平抑了农资价格。农民在市场内可以“货比三家”,放心采购,不再担心上当受骗,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二是搞活了农资市场,解决了农资市场散乱杂、聚合能力不强、辐射功能弱的问题。农贸生资大市场的创建,打破了生资经销业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品牌少的格局,实现了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规范化经营,增强了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功能。巴彦县农资批发大市场已覆盖到木兰、呼兰等地的20多个乡(镇)。
三是改善了经营环境,解决了经营分散、政府管理难的问题。大市场的建立,实现了集中经营,统一管理,政府监管职责得到有效发挥,保证了农资商品质量,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农民购买,解决了农资经销业户污染环境、影响城镇交通秩序的老大难问题。
四是实现了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购买农资时不敢买、不会买、选择难的问题。巴彦县和通河县通过在农资大市场内设立“三农”服务中心,使农民在购买农资前可以先到科技培训教室听各种农资情况介绍和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模式,还可以到信息咨询窗口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一个值得借鉴推广的好做法
市农委主任杨靖武认为,巴彦县和通河县招商引资、整合资源、活商兴市、便民利民创建农资批发大市场的做法,很值得各地借鉴。
杨靖武说,发达的流通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农资和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质优价廉农资和商品下乡,大宗农产品顺畅走出去,一直是各级政府下功夫解决的重点问题。巴彦、通河农资批发大市场的实践证明,培育一个专业批发大市场,就能方便一方农民,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
杨靖武说,巴彦县和通河县把创建农资批发大市场与建立“三农”服务中心紧密结合,它启示我们,“三农”服务必须着眼农民实际需要,打破零打碎敲的做法,紧贴农民实际,找准农民最需要、最便利、最有效的载体和方式,实施系列化、一条龙服务,这样就能把实事和好事办到农民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