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尔诚通过互联网与“德国天气在线”互通信息
东北网8月7日电 7月24日,热浪灼人。在大庆高新开发区新建的八一农垦大学公寓,记者见到了今年已72岁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高级气象工程师蔡尔诚。
蔡老说,最近一个时期,我国南方持续降大暴雨,致使江河暴涨,北方却连续高温,怪异的气候变化把气象的常规都打乱了。有时早饭都顾不上吃,就急着打开电脑,浏览从太平洋彼岸发来的气象信息。这已是他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德国天气在线”的第七个年头了。
蔡尔诚,1958年4月从防化部队转业来到刚刚组建的五九七农场,是北大荒的第一代开拓者。当年10月,他调至总场筹建荒原上第一个基层气象站。
1966年以后,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连续7300多天观察云天变化,20年从未间断,累积资料140多万字,终于发现教科书上没有的三类气象资料,即各类征兆的相互关系、云系与长波槽脊的关系、云系结构与降水量关系,并依此提炼出三类相应预报方法。1986年获省特等劳动模范,同年5月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应德国天气在线之邀担任长期预报专家,主持中国区域的天气预报。
说起与国际合作,蔡老很是兴奋:“之所以接受这份工作,是因为他们站在世界气象高端,有大量的最新数据。合作的结果是双赢。”
蔡尔诚说自己是个“编外”,这个称号是相对于气象局的气象专家们来说的。这些年来,蔡尔诚一直在和他们赛跑。他今年的预报与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专家预报相比,除小部分吻合外,其余大相径庭。但是今年夏季的天气情况表明,蔡尔诚的预测准确率略高一筹。
他有自己的依据,就是“大气能量互补原理”。用他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近300年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支持他观点的洪涝灾害发生机率都在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