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再就业行动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1.1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8%。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57万人。
助学行动春季学期资助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103.35万人。城镇低保家庭享受免除杂费学生289万人。
帮困行动筹集扶贫解困资金5.5亿元,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9.4万件,15.3万户特困职工基本脱贫。
解难行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普及全省各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1425.15万人,农民参合率达到92.1%。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行动列入推进的20%左右村有线电视和人畜饮水项目完成。90%的村中心屯道路开工建设。
助残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4320例,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6000件用品用具及辅助用品。
东北网8月9日电 上半年黑龙江省扎实推进10项利民行动。
治乱行动取消机动车收费项目涉及金额1425万元,查处教育乱收费154万元,查处医药乱收费16.2万元。
方便群众行动54个县(市)公安局完成了“三台合一”,10个地级市实现了“两台合一”,受理报警26万多件。
农民减负行动向农民发放粮食补贴资金49.62亿元,除个别外出打工人员外,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
倾听群众心声行动新发生进京到省涉法涉诉访案件结案582件,省长信访电话一次处理率为93.2%。
转变作风下基层,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全省各级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10项利民行动为载体,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哈尔滨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协调解决疑难信访问题近400个,为群众办实事300多件。佳木斯有14位市级领导17次信访值班,接待处理上访问题26件,直接答复或交办处理131件。牡丹江市组织干部通过“外招内联,多渠道筹资”的办法解决城市棚户区改造难题,目前改造面积59万平方米。省民政厅积极争取救灾资金,确保全省156万名灾区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团省委组织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深入到贫困县,达成技术、医疗、教育培训等相关内容的长期援助协议。省纪委省级“行风热线”解决群众反映问题899个。13个市(地)和49个县(市)开通了“行风热线”。
加快项目建设,为惠民提供物质基础
绥化市把建设农区工业化示范区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形成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以医药、化工、纺织、机械工业为支柱的“1+4”工业产业框架。齐齐哈尔市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全力推改革、全面建小康,建设一批立市、立县、立区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培育牵动力强、支撑能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巨人和集群。伊春市确定生态立市、工业兴市两大战略,全面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体制先进、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大庆市全力支持石油石化大企业创建“百年油田”,打造千亿元石化产业。以实施“百项工程”为导向,推动高新区“一区三园”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省总工会实施以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指导与服务、政策支持、就业服务与援助为重要内容的工会“5·1创业活动”,动员社会成员创造财富。
壮大县域经济,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些市(地)、县(市)把推进10项利民行动与落实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结合起来,带动利民行动扎实开展,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黑河市把项目建设和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各县(区)筹资20466万元,已开工建设农村公路1578.2公里,市区完成棚户区改造450户、改造面积39921平方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完善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发展目标,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4.7%。整合旅游资源,大搞植树造林,把“西北风口”建成“绿色长廊”。密山市引进米粉、米蛋白等食品加工项目,扶强扶壮三家秸秆造纸企业,促进农民增收。海林市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战,年初以来,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个,总投资9.5亿元,形成了发展后劲。桦南县支持民营资本采取收购、兼并、租赁、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为富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强化治安整治,营造和谐平安环境
把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构建和谐龙江,打造“平安龙江”。
大兴安岭地区全区刑事案件总量减少22%,八类严重刑事犯罪减少48.4%。省委政法委加大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力度,使上半年新发生进京到省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5.7%。省信访办基本实现信访案件“小事不出村屯(社区),难事不出乡镇(街道),大事不出县(区)”目标。省公安厅配备社区民警7934人,建立农村警务区、警务室,配备民警4346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双鸭山市将城市周边40多家采石场、市区内50多家煤场陆续迁出,扒掉100余座大烟囱。七台河市为城镇低保户提供供热、供电补贴。筹建社会福利救助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省教育厅共向我省57所省属公办普通高校、34826名贫困学生发放贷款26912万元。省残联每年帮万名农村残疾人脱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使33.5万名农民工参加了医疗保险、9.18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省建设厅推进8个市(地)完成供热体制改革,使144万户低保家庭基本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
城市援手农村,促进农民增收
各地、各部门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各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利民行动落到实处。
鸡西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了12个远程职业教育试点学校、9个村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目前再就业培训1.2万人,再就业技能培训合格率达到95%。鹤岗市培训新型农民示范户1200人,推广实施23项新技术,有34个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进入施工阶段。省农委组织培训农民422万人次,重点推广544项农业实用技术,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省卫生厅对定点医院进行准入考核,省医院等十七家定点医疗机构作出优质服务承诺,对百元以上辅助检查项目价格给予15%的优惠。省扶贫办整合扶贫资源,做到省、市、县、群众自筹同步投入,保证了扶贫项目的建设并达到标准。省水利厅建设“大管网”,开辟“一井带多屯,多屯联大网”的规模化供水新路。为无水源和水质不好的村屯,打了优质水井。省财政厅完善对农民粮食补贴的各项保障措施,做到“一个到村,三个到户,六个不准”,保质保量完成了农民粮食补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