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1日电 北京18所高校的专用米,清华大学的食用米生产基地——庆安的无公害大米在北京各高校大大地风光了一把。自2001年开始,北京高校大米招投标大会举行了三次投标,庆安大米连中三元。
庆安抓住资源优势,做大绿色产业,延长绿色产业链。去年仅水稻一项,庆安县农民人均增收320元。
依托绿色资源树绿色经济理念
境内三山环绕,七河发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5%,庆安发展绿色农业得天独厚。庆安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绿色食品之乡。
当地领导向记者介绍,庆安通过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绿色食品开发区、自然生态恢复区和自然资源保护区,举办绿色食品节,使全县绿色食品生产提档升级,绿色食品品牌声名鹊起,建立起农民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
近几年,“七河源”大米、“双洁”大米每公斤10元的高价,2003年至今,向日本、俄罗斯、南非等5个国家出口大米6万多吨。甘蓝、西红柿被客商主动收购,成车运往俄罗斯,田间林下的北五味子被签下20年收购合同。凭借天蓝水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庆安年产水稻5亿公斤,第一届“绿节”至今,每公斤比邻近市场价格高出0.06元,农民年均增收3000万元,6年增收1.8亿元。
培植绿色梧桐树招引凤凰落枝头
绿色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和主基调。绿色食品的发展也开始从大米向其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延伸。分别建立起绿色水稻、大豆和玉米、瓜菜、山野菜、生猪、奶牛生产基地。
绿色食品让庆安人尝到了甜头,农民生态农业观念增强,高毒剧毒农药被农民拒绝使用,施用农家肥成时尚,农家肥经销公司数量达30个。
第一届“绿节”,庆安提出建“米都”、“药都”、“酒都”。第二届“绿节”,庆安县委又提出,大上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全力打造生态庆安。
北京东方双洁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在2002年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年加工水稻25万吨的双洁米业公司。大连客商投资1000万元建设东大木业,2005年扩产改造,现已形成年加工细木工板60万张的生产能力,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产业龙头。上海金绿脉公司投资3300万元建设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产品畅销市场,今年与农户签订4万亩原料供应合同。哈尔滨尔孚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000万元,辟建的东北最大的绿色食品大豆批发市场,年购销大豆5亿多公斤,庆安年产大豆近1.5亿公斤。
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建成后,已落户企业30多家,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2个,超5000万元的项目3个。第一届“绿节”签订项目合同协议96项,引资额10亿元。2003年到现在,共引进项目351个,到位资金15.6亿元。
绿色+科技+精耕细作提升层次
近几年,庆安在绿色食品生产上共推广应用新技术18项,精耕细作使水稻平均亩增产达10%。水稻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5%以上,水稻品种由过去20多个整合到七八个。
目前,庆安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已由2001年的24万亩发展到201万亩,占作物耕种面积的90%,全县绿色食品水稻种植面积100万亩,品牌已由5类18个品种发展到5大类31个品种,全国县级领先。产品热销全国30个省市区,并打入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8元,是2002年的1.6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00元,是2002年的1.4倍。2006年,绿色食品经济产值实现12.4亿元,牵动6.2万农户年增收49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