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抗灾夺丰收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市(地)、县(市、区)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
7月中旬以来,我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夏伏连旱,针对旱情发展的严峻形势,7月29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抗旱夺丰收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切实加大投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抗旱工作的重大胜利。从8月6日开始,我省由南向北出现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平均降水36.1毫米,大部分重大部分重旱区降水50毫米以上,大部分重旱区降水50毫米以上,全省绝大部分受旱农田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旱情解除,为抗灾夺丰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当前正值农作物结实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近期降雨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抗灾夺丰收工作,巩固和扩大前期抗旱工作成果,努力夺取今年农业丰收。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要根据当前抗灾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尽快把工作重心由前期抗旱转移到减灾增收上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再接再厉,狠抓落实,全力夺丰收。
一、提高认识,坚定抗灾夺丰收的信心。今年全省虽然遭受了严重旱灾,但认真分析,抗灾争丰收仍有好的基础和条件。今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全省获得了近年来少有的好苗情,水稻生产总体形势看好,加之生产投入增加,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没有受灾和受灾较轻的农作物可望获得丰收。近期全省普遍降雨,为受灾地块和农作物减灾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已经授粉的玉米可以正常灌浆,没落荚的大豆可以正常鼓粒,其它作物也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虽然受旱作物生育期拖后,但现在距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也能获得较好收成。因此,各地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再夺今年农业丰收的有利因素,彻底克服减产定型、无所作为的悲观情绪,坚决做到丰收不到手,信心不动摇,抗灾不松劲。
二、分类指导,落实落靠各项抗灾夺丰收措施。今年全省普遍受旱,但地区之间、县市之间、乡村之间、地块之间差异很大。各地要立即对本地农作物长势和灾害影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掌握农作物受灾状况和增产潜力,因地制宜、因灾制宜、因作物制宜,实施分类指导,确保各项抗灾夺丰收措施落到地块、落到作物。没有受旱的作物和地块要坚定不移创高产,轻旱的要千方百计夺丰收,重旱的要抓住雨后的各种有利条件,全面落实减灾增产措施,能增收一成是一成,能多收一亩是一亩。没受灾或受灾较轻的地方要在去年基础上有新的增长,做到“保规划、创高产、做贡献”;受灾较重的地方要挖掘增产潜力,努力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力争少减产。各地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坚决防止给农业生产造成新的损失;要加强田间管理,增强作物抗灾能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要认真落实各项促早熟措施,加快作物生育进程,确保作物安全成熟;同时要做好局地内涝防范准备,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旱情仍没有解除的地区要继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抗旱,坚决做到“旱情不除,抗旱不止”,务求抗旱工作取得全胜。
三、广辟门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各受灾地区要在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认真落实生产自救措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挖掘增收潜力,广辟增收门路,力争实现农业受灾农民收入不减少。要抓住当前畜产品市场好、价格高的有利时机,落实好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服务扶持力度,保持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开展劳务对接,提高信息服务和维权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步伐;要组织农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等副业生产,以副补欠;对确属死苗地块要抓紧改种晚秋蔬菜、青饲料等作物,对秋后不能成熟的要做好青贮准备,用于发展畜牧业,努力增加收益,减少损失;要以适时早收、精收细收、提质增收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秋收生产;要搞好市场分析预测,准确及时提供市场信息等销售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卖好价,增收入。
四、加强领导,确保抗灾夺丰收取得全面胜利。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强化抗灾夺丰收的组织领导,坚持把抗灾夺丰收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克服厌战松劲和畏难情绪,进一步增强夺丰收的信心。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广泛发动群众,切实把各项抗灾夺丰收措施落到实处。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解决抗灾夺丰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精心组织部署,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农口各部门要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田间,面对面为农民抗灾夺丰收提供指导服务。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抗灾夺丰收提供有力支持。全省上下要继续保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以抗灾夺丰收的胜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