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牡丹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2007-08-13 10:27:1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徐大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3日电 林立的塔吊,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在牡丹江市7月中旬组织的项目拉练活动中,盛夏里一个个火热的建设场面让人目不暇接,精神振奋。

  上半年,牡丹江市有8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6.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市形成了大上项目的强劲态势。

  项目生成机制让市区不再“静悄悄”

  过去,牡丹江项目建设外县(市)挺热闹,市区却“静悄悄”:怎么引项目、引什么样的项目一直是市直及各区决策者们面临的大问题。

  今年年初,该市出台了项目生成机制办法,就项目谋划的方向、重点、责任分工提供了机制保障,并重点谋划了135个重点项目予以推进。同时,该市提出了“大牡丹江”概念,对外统一谋划哈牡绥东对俄经济产业带这张牌,从而为项目建设搭建起一个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凝聚力的载体和平台。

  项目生成机制的推出、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的运作,使市直和县(市)区推进项目建设有了“抓手”,以往“静悄悄”的市区如今变得热闹非凡。今年上半年,牡丹江共引进项目300多个,其中市本级240个,是去年同期的3倍。

  在市区大庆路,香港龙睿集团一口气“吞下”了4户企业,并继续投资30.1亿元,建设“双十六”万吨树脂烧碱、电石、醋酸乙烯等项目,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让昔日的化工一条街重现生机。

  “大牡丹江”概念放大了口岸效应,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又催生了“飞地经济”。穆棱市和绥芬河市联手建起了绥穆经济区,东宁县绥阳镇和绥芬河建起了绥绥经济区,“不管绥(谁)和绥(谁),联起手来获双赢”,一位干部形象地说。

  追求项目落地的“加速度”

  受北方季节影响,“上冻收兵、开春出征”一直是牡市过去项目建设的惯例。

  为打破常规,去年入冬后该市开展了项目建设“准备之冬”,从各职能部门到项目承建单位一改过去“猫冬”的习惯,外出跑立项、抓协调、做可研,尽快使策划变意向,意向变协议,协议变合同,合同变开工。他们还充分利用二三季度“黄金施工期”,开展了“百日会战”,通过倒排工期抢进度,加快了项目落地开工进度。今年上半年,全市预计40个项目开工,而实际开工达到了88个,完成投资26.2亿元。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3000吨多晶硅项目、牡二发电2× 30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林海供水工程项目、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新城建设与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批投资额超10亿元的大项目均进入了开工“倒计时”。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审批进度和制度,牡丹江市出台了“四审联动”机制,设置了规划、环保、土地和维稳四个专业审查和审批委员会,市内重大项目建设在主要审批环节遇到难题,将由市政府决策层面“联动”解决。

  作为全国500强企业之一和全国房地产产业的领军企业,上海绿地集团今年哈洽会期间与牡丹江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在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审批环节,通过“四审联动”仅仅一个上午就办妥了全部手续。

  项目是第一要素环境是第一保证

  日前,牡丹江市某基层法院因要挟所属企业为其解决供热及热费案,该院院长、党组书记被撤销党组书记职务处分,同时牡丹江市委建议区人大免去其院长职务,此举在全市引起强烈震动。

  牡市提出“思想是第一前提、干部是第一主体、项目是第一要素、环境是第一保证”的理念,坚决向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伪作为”开刀。今年3月,全市从整顿机关作风入手,集中开展了“治庸治懒”专项活动,通过大规模明察暗访,共查出违纪人员85名,分别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市里开通了“民心网”和受理“涉环”问题投诉台,专门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

  为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近日,牡市把作风建设从整纲肃纪向行政问责延伸,结合当前牡市行政权力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一列举了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应当被问责的42种情形,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

  环境的优化为项目的生成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而大项目的落地生根又让牡丹江人从优化环境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35个,总投资735.8亿元”,如今的牡丹江市人,对如期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重点项目建设目标早已心中有数,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