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3日电 每到周末,金秉建就会邀上朋友,来到位于哈尔滨开发区的一家高尔夫球场。这位在哈尔滨已经生活了13年的韩国人,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与他一起活跃在这绿茵场上的,有不少来自韩国的客商。
首张“绿卡”持有人
2006年5月12日,对金秉建来说,是个意义非常的日子。这一天,在哈尔滨市政府贵宾室,他从当时的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手中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成为我省首位获得“绿卡”的外国人。“这是中国政府对外国友人的最高级别的荣誉,表示莫大的信任和最真诚的友谊。”时隔已一年之久,提起这件事,金秉建仍很兴奋,在金秉建的办公室里,他刚拿到“绿卡”时的照片和报道就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随着中韩交流的日益密切,如今,大概有5000名韩国人在我省工作、学习、生活。金秉建一家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1994年,金秉建被公司派到哈尔滨工作,转眼间,已经十几年。在他的履历上,可以读到他在我省创业的丰富经历:哈尔滨新吉公共设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哈尔滨哈罗滤清器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哈尔滨韩国商会第四、五、六任会长,至今仍担任顾问,黑龙江省经济贸易大学名誉校长,哈工大中韩经济贸易研究所顾问研究员,世界海外韩人贸易协会哈尔滨分会会长……
刚来这里时,两个女儿一个念小学、一个念初中,现如今都考入北京的高校,又远赴英国留学。而金秉建与妻子早已爱上了这里。他说,这里气候适宜,物质丰富,物价便宜,特别适合居住,滑雪、高尔夫球,都是他最喜欢的项目。将来退休后,他打算一直生活在这里。
创富环境:熟悉亲切
益仁电子副总经理朱正镐也在黑龙江生活10几年了,他用“非常亲切和熟悉”来形容黑龙江。这里有近50万朝鲜族人居住,使用着同一种语言,朱正镐最早来黑龙江时,就是通过他们的桥梁作用,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并顺利地开展工作。
他的感受是,黑龙江人热情好客,有着朴实、诚信、善良的品德,这与韩国人是相同的。中韩两国都处于东亚文化圈,历史上文化交流十分活跃,因此,不管是做生意还是交朋友,彼此间没有陌生感。“所以说,黑龙江很容易成为韩国人的第二故乡。”
与金秉建一样,朱正镐也到处宣传黑龙江的好,他们都提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黑龙江应该做好“气温产业”,夏季的漂流、冬季的滑雪,都是韩国人最喜欢的项目,可韩国却没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让他们高兴的是,哈尔滨已经举办过两届韩国周,第二届韩国周的展位数比上年猛增了6倍。特意前来参加活动的韩国客商达到5000多人,这5000多人无疑会成为黑龙江的“宣传员”。
3500学子留学龙江
在黑龙江的韩国人中,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概有3500名左右,分布在黑大、哈工大、哈师大、中医药大学等高校。
崔恩美来自汉城,从小喜欢汉语,高中毕业后,她参加了北京一所大学在汉城开设的预科班,2006年,有了一点汉语基础的她,只身一人来到哈尔滨。她说,在哈尔滨学习使她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进一步发掘中国文化的魅力。她还说,许多在韩国的朋友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经常拜托她购买中国的VCD。
对前途,崔小姐信心十足,她说,现在在汉城,懂中文的人成了各大企业招聘时争抢的对象。
据介绍,越来越多的韩国公司来中国创办企业,这无疑给会汉语、有中国留学经历的韩国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韩国家长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学习。希望孩子可以考上中国大学成为“中国通”,对未来的事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