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3日电 说起闫牧夫教授,国内金属热处理业界几乎无人不晓:与英国皇家院士合作承担欧共体重点基金项目,负责国家973项目专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等10余项,其科研成果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推广项目,已在国内数十家企业推广,仅哈尔滨市每年就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闫牧夫,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带头人,从事材料设计、表面改性、特种热处理与过程仿真研究。他推论出在一定温度下,稀土可在高致密度的e和g‘相中扩散,这一结果和推论引起了国际高度关注。1998年,闫牧夫应邀赴英国进行相关研究。期间,从工艺设计、试验、制样、分析测试,到数据处理完全由他一人独立完成。经过近200天的艰苦工作,突破了国际上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成果对于新材料设计及稀土改性研究有指导意义,奠定了低温稀土掺杂改性基础,为解决化学热处理变形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任何一项先进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社会才有价值。系列表面改性技术用于中国一汽集团等数十家企业,解决了汽车传动件、工磨具、精密机床核心件、石油化工耐磨耐蚀件的寿命等问题,年增经济效益逾3000万元。同时,闫牧夫经常深入企业,不断提炼出热处理行业的共性难题,为提升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热处理水平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