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省出现百年大旱现象 气象专家解释原因
2007-08-21 14:32:3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刘继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1日电 入夏以来,黑龙江省高温少雨,农田大面积遭受旱灾。从8月8日开始,黑龙江省才普降喜雨,使百年一遇的旱情得以缓解。今年黑龙江省大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记者采访了省气象部门的相关专家。

  据介绍,今年6月以来,黑龙江省降水异常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为6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0%,为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值。6月1日至8月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12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4%,为1961年以来第二位少水年。

  同时,今年气温也同比偏高。据统计,今年6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1.6℃,比常年同期偏高2.6℃,突破历史同期最大值,7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也比常年同期偏高0.6℃。

  降水少、气温高是造成黑龙江省出现大面积干旱的主要原因,其中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黑河和松嫩平原北部,全省有50个市县土壤相对湿度低于70%,有13个市县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0%。截至8月上旬,黑龙江省受旱地区已发展到73个县市,受灾人口779万人;受旱面积已增加到568万公顷,绝收面积增至45.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1.5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5.8亿元。

  专家称,东北大部分地区处在夏季降水偏少的年代际气候背景下,同时南海夏季风偏弱,没有足够的水汽条件,因此降水偏少导致了干旱。另外,7月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导致了东北地区降水偏少、旱情发展。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