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1日电 在哈市中小餐馆用塑料袋盛热饭菜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了,不少市民认为在小餐馆用餐,给碗套个塑料袋既卫生又防病。近日,省食品协会副秘书长车朝日对此问题发表建议,用无食品专用标志的塑料袋盛热饭菜暗藏毒素,经常使用危害健康,经营者应选用专用食品袋,监管部门应严管严查用非食品袋装加热食物的问题。
现场目击:塑料袋被烫变形
8日,记者在对火车站、建国街、安埠小区、道外北三道街等地方的小餐馆走访时发现,用塑料袋盛热饭菜的现象司空见惯,凡是带汤的如面食、稀饭、馄饨、豆浆等基本上都盛入套有塑料袋的碗中。餐馆使用的塑料袋都没有食品专用的标志,多数塑料袋质量很差。饭店外卖的炒菜,服务人员也是先将滚热的菜肴装入塑料袋后再放入餐盒,理由是避免菜汤洒出来。个别讲究“卫生”的小店,还给茶水碗也套上了塑料碗膜。
在安埠小区街头,刚出锅的大果子被直接装在了塑料袋里,塑料袋顿时被烫得变了形,紧贴在食品上。滚烫的馄饨倒进套有塑料袋的碗里,等食客离桌,记者看到商家从碗里拉出的塑料袋都被烫长了、变薄了。小餐馆里基本没有消毒柜,个别设立消毒柜的也都是摆设,里面有的没有碗筷,有的根本没通电。
商家:比水洗碗省钱省事
小餐馆之所以采用塑料袋套碗,理由有二,省钱省事。一位餐馆老板说,用塑料袋廉价方便,节省洗碗时间。特别在用餐高峰时段,换一个塑料袋也就十秒八秒的,比洗碗方便多了,还省去了消毒耗电的环节。现在电价高,要给每个碗都消毒也太费电了。
“我们也知道用塑料袋盛热饭菜不科学,有害健康,但这样做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我开饭店5年多了,记忆中只有十几个人提出不用塑料袋套碗的。消费者愿意用,我们又省钱省事,何乐而不为呢。”
消费者:比直接用碗卫生
记者现场采访了10位正在小餐馆用餐的消费者,他们的说法相当的一致。“给碗套个塑料袋能干净些,避免病从口入。”“小饭店没有消毒设施,为了节省水费,店家不会把碗洗得太干净的,套个塑料袋图个解解心疑。”一些消费者也知道塑料袋有毒,但与使用不消毒的碗相比,消费者还是愿意使用塑料袋。
消费者赵磊对哈市早餐网点太少很有意见。他说:“政府也搞过早餐工程,但不是很成功,让市民吃上放心可口的早餐成为奢望,上班族只能光顾街头小吃或小餐馆,用塑料袋套碗装饭菜实际是无奈的选择。”
市场:食品袋没专用标志
记者在哈市道里、道外等区近30家塑料袋批发商店看到,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袋多达数十种,色彩缤纷。但在这些批发商店里,记者没有看到标有食品专用字样的塑料袋,其中一半以上的塑料袋没有生产厂家。多位商家为了能说明食品和非食品用途塑料袋的区别,他们从货架子上取出三四个品种让记者看。眼观透明,手感光滑的就是食品袋,不透明且手感发黏的最好不要装食品。“大饭店一般都选好一些的,无毒的。小饭店图便宜就买价格低的。”一位姓林的批发商告诉记者。
专家:塑料袋含有害物质
食品专家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再生塑料袋,多是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制品,遇到高温,尤其是装滚烫的稀饭、面食时(温度约90℃左右)会释放出氯等有毒物质,用久了必然引起慢性中毒,远远比餐具不消毒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作为消费者应拒绝餐具套袋,如确实需要,一定选用质量可靠,最好有“食品用”标志的塑料袋,尤其避免用其盛过热或油脂类的食品。
专家同时提醒消费者,可通过4种简便方法鉴别食品包装袋是否有毒:水检测。把塑料袋放入水中,无毒的能浮出水面,而有毒塑料袋不会上浮;手触检测。用手触摸塑料袋,有润滑感则无毒,否则有毒;抖动检测。用手抓住塑料袋一端,用力拍一下,发出清脆声者则无毒,反之则有毒;火烧检测。可以把塑料剪去一条边,用火烧,有毒的不易燃烧,无毒的遇火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