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年轻教师更喜用电邮、QQ与家长沟通 “新型家访”日渐流行
2007-08-23 05:41: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姝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3日电 随着电话、“家校通”、QQ、电子邮件、博客等现代家校沟通方式的出现,“进家入户”式家访仿佛离孩子们渐行渐远。“新型家访”逐渐取代了传统家访。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传统家访具有新型家访难以达到的作用,他们更喜欢传统的入户式家访。

  青年教师喜欢“现代家访” “家访到家”寥寥无几

   

  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教师在寒暑假期间要对学生进行家访,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可以分批次进行。这一规定旨在保证教师通过与家长的“面对面”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把“假期家访”要求落实到位的学校寥寥无几。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电话、“家校通”、QQ、电子邮件、博客等现代家校沟通方式的出现,传统家访数量锐减。

  哈市南岗区一重点中学的青年教师苏老师说,现代网络技术发达,老师都在网上开了博客,可以随时用QQ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一举一动老师们都了如指掌。即使真有什么事,一通电话就可以解决,亲自到学生家里家访,既麻烦又浪费时间。

  然而,有的老师经过入户家访后,发现了很多在学校发现不了的问题,让一部分教师改变了对传统家访的看法。哈市风华中学李佳(化名)曾经是一个让同学“讨厌”的学生,上了初中后,他经常纠集同学打架。这让班主任于鸿秀老师十分头疼。去年寒假第一天,于鸿秀就来到了李佳家里进行家访,在这里于鸿秀找到了李佳的病因。原来,成长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的李佳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后来父母因感情不和,经常动手打架,给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李佳的一些恶习也由此产生。

  完成这次家访后,于鸿秀对李佳开始有针对性地辅导,经常找他谈心、和他交朋友、督促他学习。在老师关怀下的李佳,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地改掉了一些恶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省重点高中录取。

  家长希望老师登门入户

  孩子刚升初中的赵先生说:“记得我们读书那会儿,老师几乎每个学期都要来家访一两次,我们和父母也都会把老师来访当成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而现在,我的孩子都上初中了,还没有见着一位老师来家里家访。虽然我们和老师也经常在电话里交流,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希望老师能亲自来家里家访”

  有家长指出,家访到家减少的根本原因就是老师假期忙补课,根本没有时间或不肯抽出时间做家访。孩子刚刚升入初中三年级的张先生说,他家孩子的老师整个假期几乎天天在“补课”,不仅有学校安排的,还有一些社会上的补习班。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老师们都要趁假期“淘金”,哪会深入到家里了解孩子的状况?

  新型家访能否取代传统家访

  学生居住范围扩大,通讯工具日益先进,这也让很多教

  师觉得传统的入户式家访没有太大的必要了。但是,经过切实地入户走访,教师们也在传统家访中取得了很大收获。

  兆麟小学的教师孔庆伟感慨地说:“传统家访并不是我们老师单方面的付出,它也让我们收获了真情和感动。”

  风华中学校长龚赞认为,现在有些学校开展网上家访,教师也有博客,相比之下,传统家访的覆盖面有所降低,但它仍是新型家访所无法替代的。

  一方面,传统家访能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以及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有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另一方面,传统家访能让教师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个普通朋友。缩短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乐意和教师配合,更好地关注孩子成长。

  龚赞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家访这一传统而有效的教育模式发扬下去。当然,在提倡传统家访的同时也不排斥电话、网络等现代手段,它们可以作为补充家访的有效渠道。”

  一些家长也认为,正因为现代通讯手段的兴起,让这种教师、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的传统式家访显得更有意义,更加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