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8月23日电 为帮助农民致富,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各县市开展了广泛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项目。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2006年提高到51%,带动了农业大幅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韩贵清说,为解决农民致富难、县域经济发展慢问题,黑龙江省在各地开展了众多科技致富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各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2003年以来,省农科院仅在十弱县就实施科技致富项目98个,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参与项目运作科研人员500多人,项目累计实施面积600余万亩,项目区年户均增收上千元。其中,抚远县大豆项目区、明水县大豆项目区、泰来县花生项目区实现亩增产100%。
韩贵清介绍说,科技推广正在促使农产品增产、农业品种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增收。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525元提高到2006年的3552元。
佳木斯市桦川县农民靖永庆在农业专家指导下,采用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的水稻新品种及大棚旱育钵育摆栽技术、平衡施肥技术,2006年亩产达到650公斤,年收入提高到5万元。他感慨说,科学种田致富就是快,他们村在农科院的指导帮助下,年收入多了上百万元,这在过去难以想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程序说,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然而,农业现代化不仅要解决现代机械、设备和资本等“硬件”投入,更必须有操纵这些硬件的“软件”跟上,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尤为迫切。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