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8日电 哈市振兴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出台《哈尔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2007年工作要点〉和〈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下一步工作要点〉的意见》,意见共分三部分36条,具体部署今年推进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项工作及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出要调整和完善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经济政策,通过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等工业,认真贯彻《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推进哈尔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做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完善发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推进装备自主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
———电站成套设备方面将以哈电站集团为核心,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推进核电建设,稳步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新能源发电,重点开发超超临界机组等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新产品,研制开发百万等级核电机组等新产品。在电站辅机及配套产品方面,重点发展电站空冷设备、大型电力变压器、电线电缆、大型钢结构部件等产品。
———汽车制造方面将发展微型车、经济型轿车、轻型汽车、环保型城市公交车,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形成多车型、多系列的汽车工业体系。到2010年形成年产汽车70万辆,汽车发动机90万台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加快开发区汽车工业园、平房汽车零部件园区建设,培育一批生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的专业配套企业。
———飞机制造业方面将以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为核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把哈尔滨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飞机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支线飞机、多用途飞机、系列直升机和水陆两栖多用途飞机。加快推进与巴西合作生产ERJ145型支线客机项目。加快各系列直升机的开发研制。
———焊接技术与设备方面将以哈焊接研究所等为依托,加快重大焊接技术设备、优质新型焊接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特种焊接技术装备开发中心,到2010年把哈尔滨建成集焊接工艺、技术、产品、培训和总承包等功能齐全的国际著名的焊接城。
———基础功能部件方面将加快哈轴集团资产重组,发挥国家级轴承技术中心的研发优势,建设航空航天轴承、铁路轴承、精密轴承、静音轴承、汽车轴承、冶金矿山轴承六个生产基地和民用航空轴承生产维修中心。加大精密量仪的开发力度。哈量集团以精密量仪、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高新产品为重点,形成新一代测量仪器产品。通过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将精密量仪、高档量刃具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强化第一工具厂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加快精密、复杂刀具向市场需求的顶尖产品方向发展。加快新型电池和直线电机的研发和生产。
———专用机械方面加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环保机械、重型机械等优势产品的研制开发。加快星轮减速器、调速器等一批高技术产品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构建东北地区重点产业基地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具备条件的要向跨国公司发展。积极扶持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改革重组,通过资产总体合资等方式,做大做强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哈尔滨市重点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各园区控详规划的制定,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构建东北地区重点产业基地。积极开发哈尔滨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哈尔滨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哈尔滨哈达农产品物流中心、禧龙物流园区等物流中心,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配送设施。促进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松花江及主要水源地的水环境。启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中的西泉眼水库、四方台朱顺屯和磨盘山水库3个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建设。
积极推动以能源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哈尔滨—齐齐哈尔城际铁路通道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哈东国际工贸区等新区建设。加快建设哈热五期扩建等一批重点能源工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通过全面落实重点项目推进责任制,积极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等手段推进大项目建设。
抓住机遇吸引优良资本向哈市转移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团,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带动力。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改制。深化供水、供热、供气、公共客运等公用事业以及房产开发、建筑施工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跨国公司参与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改制的引导和规范,培育大型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做好豁免企业历史欠税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
加大哈尔滨市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并继续鼓励外资银行进入哈尔滨市。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降低门槛,减少环节,规范操作。
加快哈尔滨市的对外开放步伐。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国内沿海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引导外资投向哈大齐工业走廊等重点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环保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哈洽会、“冰雪节”等展会平台对哈尔滨市招商引资及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促进作用。利用俄罗斯中国年的契机,进一步扩大中俄合作领域。
让“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意见》提出,要注重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各项措施。进一步做好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并轨人员债务清偿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加强廉租房的政策,努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使“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切实解决军工等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
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经济,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工程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快主产区和主销区合作。全面提高产业化的经营水平和档次,加快全市种养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转变的步伐,加快市、区(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多方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