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八成助学者隐姓埋名 受助女孩怀感恩之心却联系不到资助人
2007-08-29 08:21:5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剑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9日电 日前,延寿县女孩晓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晓雪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到多年来资助她上学的那位好心市民。市妇联孤困儿童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八成以上的资助者在登记时用的是化名,留下的电话号码也无法打通,按照他们留下的地址寄出的信件被退回,孩子们感恩的愿望被搁浅。

  据了解,晓雪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身体不好,家中十分困难,几次面临辍学。从上初中二年级起,她的生活学习费用全部来自热心市民的捐款。一位叔叔从初二至初四每学期都准时给她寄生活学习援助金,从未间断过。正因如此,晓雪顺利完成学业,最终考上了省重点高中。3年来,晓雪从未见过这位叔叔,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她很想找到这位叔叔,亲口跟他说声谢谢。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晓雪查找了这位资助者的登记,发现名字用的是“热心人”,显然是化名,留下的联系电话也打不通。

  据市妇联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郑宏坤介绍,考试成绩发表后,很多孩子像晓雪一样希望当面感谢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好心市民,帮扶中心也曾想过举办一个资助和受助双方的见面会,让孩子们报报喜,表达感恩的心情。但由于很多捐助市民留下的资料不是真实的姓名和电话,联系起来十分困难。几天前,他们好不容易联系到一位女士,对方却在电话中拒绝了:“我不图孩子们感谢,只想尽自己的力量帮他们一把,他们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记者在帮扶中心的资助者登记簿上看到,八成以上的市民登记的名字是热心老太、郝心人、魏海芝、王女士、一个女孩的母亲等化名,联系电话一栏多是空着的。

  据统计,自孤困儿童帮扶中心2002年成立以来,已有众多的爱心市民和爱心企业累计捐款达770万元,他们中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八旬老人、机关干部,也有下岗工人。很多人在捐款时表示,不留真名是因不图回报,只想默默帮孩子一把。面对面向常年资助自己的恩人表达一下感激之情,是今年125名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受助孩子们的共同心愿,如今这些搁浅的愿望,将在他们的生命中变成温暖的回忆。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