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0日电 山路崎岖,地形复杂,却能把一条条坑洼路变成坦途。
虽人口多、“口袋”薄,编织的公路网却已四通八达。
年初以来,五常市建成通乡公路105公里、通村公路251公里,一个以高等级路面为先导、干线公路为骨架、乡村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畅通无阻,“五常大米”、“凤凰山旅游”等县域经济品牌借势登高,发展步入“高速路”。
化解不利因素,畅通经济命脉,五常市突破交通瓶径,牢固筑就发展之基,迈出县域经济品牌化发展的坚实一步。
多方合力,政策资金齐上阵
在短短两年间把一条条泥泞不堪的乡村土路变成光洁平整的水泥路,钱从哪儿来?
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政策。五常市挖掘潜能,集中财力,累计投入配套资金9320万元。通过采取市级财政投入、市直部门捐赠、乡(镇)出资补贴、受益企业赞助、农民出工或自愿筹资等渠道广开资金源,有效破解了资金投入难题。
整合资源,拢指成拳。五常市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力量:各有关乡镇无偿提供公路建设施工改线段加宽用地、取土场和拌料场地,负责修路所发生的土地占用费、青苗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土地、电业、水务、地税等有关部门纷纷开辟绿色通道,为公路建设提供便利。
建设农村公路,农民是受益者,也是主体参与者。去年,全市农民共投入5.4万个工日,出动四轮、手扶拖拉机等机械3.3万个台班,拉运培肩土25.7万立方米。
铁尺严规“卡”出条条“放心路”
筑路,是百年大计。打造“放心路”,尤其需要铁尺严规。
为保证修建高质量农村公路,五常市交通局抽调30多名具有道桥专业技术的工程管理人员,组建了精干的公路工程设计、勘测队伍。根据当地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他们还组建了工程监理办和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检查和监督。为提高检测的专业化水平,五常市交通局还投资100多万元,专门购买了试(化)验检测设备和检测专项用车。
铁尺严规“卡”出一条条“放心路”。目前已完成通乡公路105公里、通村公路251公里。所有已建成的通乡、通村公路,经省、市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其中付志路、山长路质量评定位列哈市前三名。
路通业兴,擦亮县域经济品牌
无路不富,路畅业兴。
畅通无阻的公路网使五常市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使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由于原公路状况不好,公路通行能力差的乡镇、村屯,“五常大米”的价格每公斤只能卖上3.2元,民乐朝鲜族乡里坑坑洼洼的土路,还挡住了一拨又一拨的米业投资人。现在,随着农村公路畅通,运输便利,“五常大米”的价格每公斤提高了1.0元。仅此一项,五常市农民就增收近亿元。
条条大路还为五常市引来了孵化金蛋的彩凤凰,一些全国知名的稻米加工企业纷纷来此落户。中良美玉有机谷物有限公司、丰粟有机水稻种植合作社、北京嘉德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亨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纷纷入驻五常市。经这些企业加工、销售的“五常大米”每公斤价格高达20元。据不完全统计,五常市新建高等级路面农村公路沿线共引进项目56项,吸引国内外投资3.2亿元。
公路畅通,使五常市县域经济的特色品牌借势登高,也把五常市的旅游业拉入发展的“高速路”。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建成,五常市境内的凤凰山、龙凤山等旅游景点的旅游人数比以前增加了20%以上,增势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