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0日电 每年金秋,都是齐齐哈尔高朋满座的日子。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搭建起了牵手绿色、交流合作、经贸洽谈的商机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客商、企业集团纷至沓来。
引一个龙头改变一方经济
七年来,每届绿博会都没“落”下的甘南县绿办主任程守全,这一次又带来了庞大的参展队伍——19家企业携16大系列183种产品。谈到绿博会,他兴致盎然:“绿博会平台越搭越大,给我们带来的商机也越来越多。通过绿博会平台,我们的眼界宽了,朋友多了,产品打开市场了,农民也富了。”
原来,通过绿博会的宣传,甘南县产的鹤城白酒享誉全国,双河大米抢占了上海市场,最大的收获是引来了中国驰名商标洽洽瓜子的生产厂商华泰集团,在这里投资兴建了黑龙江洽洽食品有限公司。从2004年华泰集团在甘南县建种植基地到现在,仅3年多时间,就带动全县葵花籽种植面积增长了20万亩,每公斤收购价也由过去的2.5元提高到3.5元。仅此一项就使全县24.8万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还安置了1000多名农民工就业。
农民变身企业家
在绿博会上,程守全式的喜悦随处可见。通过参加绿博会,由农民成功变身为企业家的杨翠霞的故事,也颇值得称道。
家住富裕县龙安桥镇的杨翠霞,事业的起点是在河套地区养绿色鸭、卖健康绿色的鸭蛋。原本是想通过绿博会多卖点鸭蛋,但一上会,她就发现打品牌、拉客户、创市场才是长久发展之计。于是,她注册了商标、申请了绿标,制作了包装,第二年带着河套牌“天然绿色鸭蛋”又来上会了,一下就打开了局面:客商结识了一个又一个,订单签了一笔又一笔。
作为展会的主办方,齐齐哈尔市无疑成为绿博会的最大受益者。有形的是经贸发展、产业振兴,无形的收获更大。市政府秘书长尹承明说,通过举办绿博会,全市现已有11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识,比2000年增长15倍;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664万亩,比2000年增长2.4倍。此外,还有8个县(市)获得国家权威机构命名的14个“中国特产之乡”称号。9个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认证,73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
三次参展织就四级经销网
走出去,请进来,一个平台两方受益。在我省参展商的笑容背后,外埠前来寻求发展的展商也收获大大。远在四川重庆的涪陵榨菜就是其中一家。本届绿博会上,独占了三个标准展位整体布展的涪陵榨菜集团展位与风头最盛的台湾展区相映成辉,毫不逊色。一张企业宣传单换一袋产品的现场派送活动,使这里人气骤聚。
公司东北大区经理谭理国告诉记者,从2005年第一次参加绿博会至今,借助“绿博平台”公司很快打开了黑龙江乃至东北市场。刚来时公司零售只有5万多元,仅在哈尔滨有经销商。到去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销售网点遍布黑龙江省内的所有市县,还辐射到内蒙古扎兰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