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日电 2日,在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城市基础设施分会上,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就职于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宋继蓉指出,哈尔滨市是我国典型的寒地城市,在人行系统建设上,不能照搬南方城市的做法,必须建设一套适合北方城市的步行系统,以满足寒地城市市民的出行需求。
宋继蓉调查得知,目前,哈尔滨市交通结构为:步行占38.5%,公共交通占34.8%,自行车占14.8%,客车及其它占12.4%。因此,以步行交通结构为主的哈尔滨市,尤其要加强步行系统的规划建设。但目前哈尔滨市在人行道的建设规划、材质选择、颜色搭配上都不尽合理。
宋继蓉指出,哈尔滨冬季几乎占了半年时间,因此人们在冬季出行时都愿意选择避风的路边行走,而哈尔滨市目前街路两侧的建筑却很少考虑为行人出行提供方便。她建议,新建临街建筑应该考虑为行人出行提供方便,在条件适合的街路,可以在两侧建筑上加顶,类似中央大街附近的欧罗巴广场一样,在街路上加穹顶,并在两侧安置休闲椅。
每年冬天,哈尔滨市都有许多市民因步道板太滑而摔伤。宋继蓉说,哈尔滨市不应该照搬南方城市选用表面光滑的步道板的做法,应该在满足清雪需求的同时,尽量选择防滑的步道板。而且,在颜色上尽量以暖色调为主,面积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哈尔滨火车站站前的“小方格”步道板就太小,遇上雨雪天气较为湿滑。
在步行街的建设上,宋继蓉指出,中央大街空间比例良好,街路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协调,而南岗商业步行街两侧建筑的体量大,“身材”太高,给人很强的围合感,甚至有些压抑。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步行街两侧建筑物高度的控制,给行人提供一个舒适的行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