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抓一阵儿管一会儿” 市民为治理“摩的”献计策
2007-09-03 07:08:4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3日电 针对如何治理街头“摩的”非法营运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人士,市民们对此也纷纷献计献策,他们认为,一味采用“抓一阵儿,管一会儿”的方法来治理“摩的”,收不到好的效果,也不能长治久安。

  省社科院一位研究员说,在对众多非法营运的“摩的”实施“严打”期间,“摩的”司机们往往采取多种方法应对,他们认为只要“短期内不拉活儿”就行,毕竟管理人员不可能天天上街。这位研究员说,治理“摩的”应该从源头上断绝“摩的”客源,现在大部分选乘“摩的”的市民看中“摩的”收费低,不担心堵车、拥挤,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哈尔滨市的公交管理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大力发展公交是重要的手段。如果公共交通的设施、线路、服务跟得上,道路上通行少阻,还会有这么多的人甘愿冒生命险选乘“摩的”吗?

  一些市民们认为,“只抓不管”并不是上策。哈尔滨市停办摩托车牌照目的就是为了“限摩”,要争取在2010年时达到全面禁摩,但大量挂有外县牌照、假牌、无牌“摩的”不断出现,表明现有的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限摩”。既然短期内不能“禁摩”,交管部门是不是应该考虑对全市从事营运的两轮、三轮“摩的”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摩的”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而且对于“摩的”的管理不能“严一阵儿松一段儿”,交管、交通、城管等部门也应考虑不再各自为政,形成统一协调管理。

  市民们说,帮助“摩的”司机再就业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据记者调查,现在“摩的”从业者中无业、下岗、外来人员较多,因为急于改变生活现状,他们见“摩的”市场投入少、赚钱快就跟风拉脚,忽视了其中的安全风险。如果管理部门能让他们寻找到新职业,限“摩的”会有成效。另外,“摩的”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建立处罚机制。对于无牌、无照的疯狂“摩的”进行严厉处罚。

  上海交管部门要求摩托车驾驶者除了办理牌照外,还必须办理“摩托车出入证”,中心城区、城市主干道禁止摩托车行驶,如果违反进行高额处罚,对于无牌、假牌摩托处罚措施更为严厉。

  广州、东莞等城市纷纷全面“禁摩”。东莞制定摩托车回收补偿标准,设置奖励性补偿措施,鼓励摩托车主主动上交摩托车,要求做好摩托车驾驶员转型再就业工作,并重点抓好报废摩托车的清查工作,坚决打击假牌套牌摩托车和报废车辆,同时鼓励外地人来东莞收购摩托车。

责任编辑:杜筱